从2002年5月的11.5万辆,到今年5月的74.61万辆,不到十年,杭州主城区车子爆炸般增长;而过去十年里,市区市政道路里程仅从1100多公里增长到1700多公里。
对比之下,这是一个打着赤脚也赶不上的差距,治堵被逼上梁山,而脆弱的城市就像一盘棋局,需要我们步步精心计算到位,才能满盘皆活。
作为今年市政协的重点工作,昨天,市政协召开民主议政会,各界别为缓解市区行路难、停车难(两难)建言献策。
学排队
日本是全球的汽车消费大国,面积仅37万多平方公里的狭小国土上,行驶着近8000万辆各类机动车,但即使是高峰期,也很难见到有道路被堵死的现象。
“研究一下会发现,在日本永远是车遇人人优先、车遇车直行优先、普通车遇公交车公交车优先。”市工商联的王杰建议,“我们也应学会文明出行,但这个文明不仅包括司机,还包括行人。尤其是人行道绿灯还没亮起,就有人开始过人行道,严重影响了每个灯次的通行质量,接下来,必须要引入惩治措施,让行人也遵守规则。”
峰谷停车费
关于停车,一个问题是,一个家庭拥有多辆车和一个家庭一辆车,在停车收费政策上没有区别,市民多购车后,使用成本增加不明显,无法约束购车欲望。
政协委员洪守霞代表民建杭州市委员会,提出了“峰谷停车费”的概念,比如夜间停放需求低谷时间,收费标准相对调低;提高核心区的停车价位,鼓励公交出行;一个家庭有第二辆车,要增收包月的停车费。
人们对汽车有心理需求,一盘算太亏了,就会回头寻找更有利、低成本的交通工具。城管办目前正在配合物价、交警等部门,调研停车收费价格,利用杠杆对出行进行调控。
还出自行车道
2002年起,主城区几乎年年在修路,但大都以扩展机动车道为主,人行道、慢车道大都缩水减少。结果是开车族感觉杭州交通拥堵依旧,骑车者大叫慢车道变窄也常被机动车占用,步行者不满人行道被缩水甚至取消。
民盟杭州市委员会说得很不客气:车子多于道路,市区修道开路,永远满足不了机动车的上路数,仅为机动车开道,让更多机动车涌进市中心区域,是火上加油。
我们提倡低碳出行,我们的公共自行车走在全国甚至是世界前列,但修路把自行车道整小缩水了,那么自行车如何自行?必须还出自行车道和人行道。
把私家车“拦”在入城口
杭州现有换乘点的数量偏少,且偏向于旅游景点的换乘,比如之江、紫金港、吴山广场,对居民工作和实际生活的改善作用不够明显。
民盟杭州市委员会建议,现在越来越多的居住区离开五个老城区,往下沙、滨江、丁桥等发展,我们能否在他们进入市区的主干道附近建大型停车场,鼓励有车族将车子停放在外围停车点,同点换乘公共交通进城。
当然,这个换乘,一是要让私家车主觉得便宜,另一个要让他们觉得方便。
大型停车换乘点要有地铁、公交、免费自行车等各种换乘工具,最好还能免费或优惠提供换乘停车位、公交指示图,甚至配休息室、洗浴间等。
增加公交车道
2005年到2010年,杭州市区户籍人口中,公交分担率一直维持在20%以内,市政协城建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做了调研,如果说地铁远水不解近渴,那么,快速公交建设期短、投资少、运量大、道路利用率高,则符合杭州缓解交通两难的需求。
根据市公交集团测算,如果公交专用道长度能达到城市道路的30%,那么公交车速能提升30%,达到15-17公里/小时,公交分担率就有希望达到30%,增加公交车道,会是缓解“两难”的一个好办法。
机关错时上下班
机关事业单位上班时间为8:30-17:30,按道路流量计算,7:30-9:00、16:30-18:00是早晚高峰中交通压力最大时间段;而在采用小型车方式出行居民中,政府人员比例最大达23.6%。
市政协城建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提出“错时上下班”方式。
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赵野松在昨天会上也表示:结合机关人员集中居住地和政府办公楼周边交通,将推出机关公交班车,鼓励政府工作人员少开私家车;同时还力争在9月1日推出校车,实施“师生快车计划”。
据都市快报 记者 王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