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14日讯
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海盐县公布了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民间文学、传统舞蹈、曲艺和传统技艺四大门类,共12个项目。
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两年申报命名一次。此次申报工作是在全县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全力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进行的。全县各镇(街道)通过前期调查,线索收集、整理,发现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开展了重点调查和项目申报。县文化部门组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学者对各镇(街道)申报项目进行了评审,最终确定12个项目入选最终名单。
此次公布的第四批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12个项目分别是民间文学“沈荡大桥传说”、“秦始皇传说”、“海盐钱氏故事”、“白塔山传说”、“做魇阳传说”;传统舞蹈“马灯舞”;曲艺“海盐宣卷”;传统技艺“滚灯制作技艺”、“木杆秤制作技艺”、“竹器编制技艺”、“明清家具制作技艺”、“青砖烧制技艺”。
据介绍,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曙光村的土窑制砖工艺是海盐最早的,分制坯、装窑、烧窑、出窑四个环节,由于青砖已经没有市场,烧窑师傅也所剩无几,工艺濒临失传。拥有提秤制作手工技艺的沈荡镇韩氏夫妇制秤已有60多年历史,至今仍从事提秤制作业务,但生意日渐萧条,后继无人。有关人员表示,将对这些非遗项目制定保护规划,明确保护工作的着力点,通过深入保护,使之得以传承发展,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海盐县非遗保护工作启动于2007年,海盐县制定非遗保护规划,抓紧认定和抢救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特别是濒危状态的非遗项目。海盐滚灯入选国家第一批非遗代表作名录扩展项目;五梅花、海盐牌子、塘工号子等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老虎嗒蝴蝶、大头菜制作工艺等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截至目前,海盐县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项目7个,市级非遗项目17个,县级非遗项目48个。
来源:嘉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