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14日讯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主题是:“捐献更多血液,挽救更多生命”。
那么,平时身体很健康的你,适合献血吗?献血又需要哪些条件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台州市中心血站献血科主任卢智勇。
疑问:身体健康得很,为什么不能献?
“我能吃肥肉,又能喝酒,身体健康得很。为什么不合格?”上周,在椒江一献血车上,一男士得知自己血液检测出转氨酶过高,不适合献血后,有点不以为然。
“你昨晚喝酒了吧?”医生问。
“喝了,没醉。”这名男士回答。
“血中转氨酶过高,说明酒精对肝脏已造成一定损害了。”医生说,转氨酶是在肝细胞里生成的一种代谢物质,参与正常的新陈代谢,过量就形成对肝脏的损害。男子听后,说下次不喝酒了再来。
值班医生告诉记者,转氨酶指标是献血中的硬指标,只能允许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转氨酶在40单位/升以下。而一旦过量饮酒,血液中的转氨酶会达到正常值的2倍以上。血是救人的,质量不好,即使献了血,这种血也不能用。
“无偿献血不能单单凭热情,还是有不少条件的。”卢智勇说。
能不能献血先看看条件
卢智勇介绍说,献血者年龄应为18-25周岁,男性体重应在50公斤以上,女性应在45公斤以上,身体健康,脉搏、营养、发育正常,无医生认为不宜献血的疾病。拔牙或其他小手术未满半个月者、较大手术未满半年者、女性例假或哺乳期以及感冒、身体不适等市民不适合献血。献血前一天晚上不能饮酒、吃过多高脂肪食物,更不能服药,也不能过于疲劳、熬夜,献血当天一定要吃早餐。
“在每天前来献血的热心市民中,有些市民因不了解‘献血前必须吃清淡食品’的饮食要求而被‘淘汰’。”卢智勇说,为保证血液的质量,献血者在献血前一天,不要吃油腻的食品(如油炸食品),否则食物中的脂肪会渗入血液中,形成乳糜状血浆脂蛋白,含有这种脂蛋白的血液被称为“脂肪血”。因为脂肪血中的脂蛋白对于受血者而言,是一种异体蛋白质,输入后能刺激受血者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因此,提醒广大有意献血的市民,献血前一定要注意控制饮食,尽可能饮食清淡些。
另外,有眼底疾病的人不能献血,如角膜炎、虹膜炎、视神经炎的患者;轻度近视(小于300度)者是可以参与献血的,但度数高于600度则不适宜献血。
血小板需求大,献者少
献血小板其实很安全
“一袋机采血小板可使因止血难而濒临死亡的病人起死回生;一袋机采粒细胞可使严重感染无法控制的患者得以缓解;一袋机采外周血干细胞可以使血癌病人重建造血功能……可是,到血液中心献成分血的市民却很少,主要是因为市民对成分血知识不了解。像今年全市的血小板用量预计在4000个左右,每年递增很快,需求大,但是捐献者却很少。“其实献血小板和献全血一样,是绝对安全的。只要符合捐全血的条件,血小板计数达到15万就可以捐献了。”卢智勇说。
据介绍,血小板是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主要用于各种疾病或药物等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的出血病人,如白血病、骨髓移植、各种肿瘤病人等,以及在大手术时,用于治疗和预防出血。“捐献成分血与捐献全血基本相同,对人体无害,而且48小时后就可以恢复到采前水平,捐献者可以间隔一个月捐献一次。而且无偿捐献一次机采成分血按捐献800毫升全血计算,本人享受终身无限量免费用血,其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配偶父母)可享受等量的免费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