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地处浙江温州的西南部,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山区县。文成素有温州“后花园”、“大水缸”之称,是刘基的故里,也是中国著名的侨乡。近年来,文成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和不懈地努力坚持,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成功创建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农村水电之乡、省级生态县、省级教育强县、省级文明县城,并连续四年获得省级平安县称号。
生态立县 旅游先行
文成境内山峦起伏,连绵不绝,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2.5%,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典型的山地地貌给文成带来了超过70%的森林覆盖率和非同寻常无处不在的绿,被誉为“天下第一氧吧”。这里全年平均气温摄氏15.2度,空气质量优于国家I类标准;水能蕴藏量达50万千瓦,居全省前列,境内的珊溪大水库,更是温州人民最大的水源地。
文成现有10大景区,400多个景点,1000多个景观,其中有两个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百丈漈·飞云湖景区和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龙麒源景区也在进行创4A级的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伯温的出生地南田山,在《洞天福地记》中就有云:“古称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万山之巅,独开平壤数十里。”是江南罕见的高山平台,气吞方圆,壮阔无比。依托旅游资源优势,文成以建设“宜游宜居生态小康县”为战略目标,走差别竞争、错位发展之路。科学规划,高品位建设旅游项目。将整个县域纳入旅游规划,显示出了文成县委县政府的大胸襟、大气魄、大手笔。
近年来,文成加快推进在外温州人之家、天顶湖旅游接待中心、英格堡小镇、刘基文化生态园、中国红色文化生态园等十大旅游配套中心项目建设。通过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将观光旅游转变成为了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这十大旅游配套中心总占地面积6174.1亩,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总投资达59.65亿元。“十二五”期间,十大重点旅游配套中心将完成投资47.83亿元,使文成星级酒店增至10家,预计将为409万人次的游客提供丰富的休闲度假项目。
“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生态立县让文成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随着区域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换来了文成生态产业的良性发展。近三年来,文成引进招商项目67个,累计协议资金70多亿元,推动了文成的大发展。旅游业的兴起,也给文成百姓带来了福音。
创业富民 不失我绿
在文成,生态保持和经济发展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很多时候,远见卓识的文成政府部门宁可放缓一点经济发展的步伐,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不可复制的绝佳环境,走出了一条发展绿色GDP之路。
文成按照“适度、适当、适宜”的原则,集中发展、清洁发展。充分利用国有荒滩和低丘缓坡,建设了巨屿和百丈漈等生态工业基地。在企业引进中,严格产业政策和环境准入标准,拒绝了100多家有污染的企业进驻文成。宁可舍弃投资近50亿元,也要换取一江清水,绿意葱茏。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推进了生态工业的健康发展,取得了环境和经济的双赢。近五年工业总产值增幅都在30%以上。
发展生态农业是文成创业富民的核心举措。以“特色化、产业化、品牌化”为主攻方向,组织实施“产业培育、龙头带动、绿色品牌”三项促进工程。重点培育兔业、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油茶、淡水养殖等特色产业。实践证明,在文成这种相对的欠发达山区县,以“公司+基地+农户”为模式,发展并做优特色农业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双凤兔业有限公司”是文成一家兔子养殖企业,由于对兔子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较好地规避了市场风险,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户的养兔积极性,仅此肉兔饲养一项一年就增加农民收入超亿元。
城乡统筹 蓄力再发
文成作为温州市首批启动行政区划调整的区域,调整后,将辖大峃、珊溪、玉壶、南田、黄坦、西坑畲族、百丈漈、峃口、巨屿9个镇和周山畲族1个乡,乡镇建制数不到原先的三分之一。一些面积小、人口少、生产生存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麻雀乡”,将并入到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心镇。由此,通过生产力的再布局、城镇空间的再架构、产业平台的再打造,文成县将实现“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城镇化新格局。
在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后,文成县9个中心镇的平均面积达到142.13平方公里,平均人口达到4.12万人,总面积占全县面积的98.9%。区划调整后,文成打破空间桎梏之后,各大中心镇伸展拳脚的舞台更大。从文成发展实际来看,中心镇在加大来料加工与第三产业扶持力度的同时,重大工业项目、服务业发展项目也将在相关产业基地、服务业功能区落地。相应地,中心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得到提升,集聚发展能力与辐射力也将进一步增强。而最终受益者,将是生活工作在中心乡镇里的老百姓。
到2010年底全县减少低收入人口3419户、8811人,减少低收入农户集中村93个;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达到5334元,增幅30%;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达到21.5%。
文成的发展,关键是集聚、重点是产业、基础是交通。近年来,累计投入77.5亿元,组织实施了综合交通、公共设施、能源保障、生态保护、旅游开发和配套设施、城镇开发和房地产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了57省道暨文青公路、文泰线峃口至珊溪段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了新56省道县城至西坑段改造工程、新56省道接南田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建设项目,对内半小时交通圈目标即将实现。计划在2011年底前完成“工可”研究的龙丽温(泰)高速公路起于丽水景宁县的东坑,经文成县沿飞云江岸边至瑞安接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在文成设枢纽互通泰顺与福建寿宁高速公路相接,高速的建成通车更有利于文成融入到温州大都市区,来文成旅游置业更加方便。“十一五”期间,文成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6%,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5%。商贸流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文成计划经过五年的努力,在农村土地、住房、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城乡社会保障、户籍管理制度,农业经营体制、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关键环节,在村镇管理体制、城乡建设体制和农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等重要方面,建立起城乡相对接和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并在改革试验中逐步加以完善,基本改变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明显缩小城乡差距,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宜游宜居生态小康县奠定坚实基础。
到2015年,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房集聚改造率达到30%以上;农村要素市场化水平、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基本确立,城乡一体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
创先争优 薪火相传
早在1927年文成就开始涌动地下革命的波澜。1935年,刘英、粟裕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文成,建立瑞青泰边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在这里燎原,文成成为了浙南革命的一个中心之一。全县在册革命烈士362名,至今健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还有1300多名,1988年被省政府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县,这些都是文成值得骄傲的红色历史记忆。
文成是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的山区县,在这里,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不仅仅是制度上的党建,更是在实战中发挥共产党员最大的先锋模范作用。
百丈漈电厂水工分场,坐落在浙江温州文成县百丈漈美丽的天顶湖畔,全场8名成员长年工作在海拔600多米的高山上,是百丈漈水库名副其实的“守望者”,是创先争优的排头兵。
2010年,“几十年不遇”、“百年不遇”的极端天气频繁来袭,百丈漈水库全年降水量2531.4毫米,比往年平均降水量偏多32.35%,是防汛抗台压力很大的一年。在来水“早、多、猛”的情况下,水工分场作为厂防汛抗台重要部门,全体员工在党支部的号召带领下时刻坚守防汛抗台第一线,用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坚守岗位,确保了电站安全度过多次暴雨来袭。在发电、错峰、拦洪等各方面均创下良好成绩,全年发电量突破2亿千瓦时,远超年均1.2亿千瓦时的发电量,刷新建厂50年以来发电总量新记录。
在文成,创新的“网格型”管理已经形成。按照“一村一册、一户一页、一事一表”要求,逐村逐户建立社会管理动态“数据库”,全县建立网格390个,组建各类服务小组469个,参加服务的党员代言人4900多名、农村工作指导员43名、大学生村官211名、挂钩联系的机关单位100家。党员先行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带头致富在文成随处可见。
对于老红军和困难党员,文成各乡镇党委和农村党支部实行“一帮一”帮扶制度,解决老红军老党员的现实生活问题,让他们安度晚年,发挥余热。
“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是当年朱元璋挽留刘基的诗句。刘基没有留下,而是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故乡文成,青山为伴,湖水相依,徜徉于天然圣境之中,羽化而登仙。
在这样的天然圣境之中,文成人一定能够创造出更为宏大的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宜居宜游全面小康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