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竹类研究所的中外专家,一起在竹林里指导农民科学种竹。
浙江日报临安6月20日电(通讯员陈胜伟 记者王婷) 原生态优质土鸡的选育、名特优经济林引种与高效栽培技术、森林生态系统的效益评价……在今天举行的浙江农林大学和遂昌县深化法人科技特派员推进会上,浙江农林大学与遂昌县对原有的38个科技合作项目进行了“扩容”,新签订了6个合作协议,助推遂昌农民增收。
“扩容”意味着将有更多的浙江农林大学科技特派员走进遂昌的田间地头,挨家挨户传经送宝。科技特派员对遂昌农民来说,就是带领他们致富的“智囊团”。
农林大科技特派员送来的科技“宝贝”有多管用?遂昌县三仁畲族乡叶坞村的竹农邓金发深有体会。在特派员没来之前,邓金发家的4亩毛竹林由于缺乏科学技术,每亩冬笋产量还不到30公斤,一年辛苦下来,4亩竹林的总收入不足2000元。特派员来后,向大家传授了竹林高产栽培技术,当地的毛竹林年年增产,改变了竹农的命运,“今年,我家4亩竹林仅冬笋收入就超过了20000元”,信心十足的邓金发拿出积蓄,年初又承包了40多亩荒山扩大了自家的毛竹林。
曾经,由于缺乏技术,遂昌的农民守着成片的竹林难致富。如今,农林大科技特派员的到来,带来了“点木成金”的科学技术,遂昌毛竹和竹笋的产量开始以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速度递增,毛竹山成了农民的“绿色银行”,竹农从“绿色银行”里挖出了“金娃娃”,邓金发不过是千千万万个受益竹农中的一员。
“浙江农林大学在3年前就开始与遂昌县政府全面启动实施法人科技特派员项目” ,浙江农林大学校长周国模介绍说,作为高校科技服务地方发展的创新模式,农林大在选派科技特派员、组织科技特派员团队开展服务的基础上,整合了全校各学科力量,以学校法人的形式为遂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浙江农林大学的竹类研究专家方伟教授就是科技特派员中的一个,为了“对症下药”,他领衔的科研团队深入遂昌县主要竹产区,给每一块土地开“药方”,对竹农详细说明每一块竹林要施什么肥、什么时候施肥、施多少肥,还告诉竹农如何利用自然水源在竹山建造蓄水池,对竹林进行科学的水分定量管理。他们向农民介绍的竹林“覆盖出笋”技术立竿见影,当年就使竹林里的冬笋早产多产。
如今,在特派员指导下,遂昌竹农推广了浙江农林大学竹类研究所的“毛竹笋竹林高效经营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的研究成果,使得遂昌县的春笋、鞭笋、毛竹产量不断增长。
遂昌的竹子、遂昌的竹笋,也渐渐声名远播,遂昌竹农的收入也有了几倍、十几倍的增长,不少原本很贫困的竹农现在也盖起了新房,有的还买上了车。
现在,浙江农林大学的科技特派员已经遍布全省80个县区,甚至还走出了浙江,在福建、江西、安徽、四川都有农林大带去的科技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