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2日讯
六月末,信用卡再度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与其说关注,不如说是“被关注”,信用卡申请单、咨询预约电话和短信扑面而来,屡屡遭遇“被办卡”,像持续不断的暴雨一样,成了衢城市民的尴尬记忆。
市民屡遭“被办卡”
陈丽(化名)是一家事业单位的一名员工,在银行有几个交情不错的朋友。最近一段时间,咨询或恳请办卡的友情电话络绎不绝。
“我们银行新推了一张优惠刷卡看电影的信用卡,你办不办?”
“拿这张信用卡到加油站加油可以享受优惠价,现在油价这么贵,多好的机会啊。”
“马上季末了,行里压下来的任务很重,看在朋友的份上,给我办一张吧,改天一定请你吃饭。”
“现在来办卡就有礼品赠送的,如果你要来办的话,我给你留一份大礼。”
……
一连接到八九个类似电话,小陈“崩溃”了:“我家里已经躺着六张睡眠卡了,实在想不明白这么多卡办来有什么用。”
林晶(化名)为了帮助朋友完成信用卡任务,她填写了一份申请单,朋友却告诉她单子弄丢了,她又重填单。几星期后收到了信用卡,却是两张,其中一张居然是从没听说过的国际卡。林晶说:“因为都是朋友所以帮个忙,但是这样办卡让我压力很大,又不好多说什么。”
银行员工任务压力大
“我们也很无奈,马上就到二季度末了,领导要求25号之前必须完成办卡任务。”某国有银行员工小徐备感压力,年费280元的信用卡,要求一个月内完成20张发卡任务,对他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
小徐说,周围的朋友该帮忙的都帮了,280元年费信用卡,他根本不好意思开口让朋友再去帮忙。这是针对公司企业的信用卡,并不符合个人的诉求,上门营销也达不到太好的效果。无奈之下,小徐只好给自己办了一张信用卡抵任务,银行有考核,没有完成任务的指标,每张卡扣奖金300元,与280元信用卡年费相比,小徐觉得“自我消化”更合算一些。
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信用卡指标成为压在各家银行员工头顶的一块乌云。为了在季末统计数据中有一个“漂亮”的数字和排名,他们不停打电话、发短信、提供上门服务。
“最近办公室里经常看到银行的人,都是来办卡的。”小金的桌子上,隔三岔五出现几张信用卡申请单,都是同事的银行朋友亲自送过来的。办卡优惠政策还不相同,有些办卡不用收入证明,有些卡办了,可以10元钱看电影,有些卡申请就送几百元礼包……
让“睡眠卡”苏醒过来
在金融市场急剧扩张的衢州,各家银行都期待着早期快速累积大量客户,信用卡市场同样如此。然而,一味注重发卡量带来的弊端正在显现,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出现大量的“睡眠卡”。
据中国银联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衢州市已激活使用的信用卡(活动卡),数量为57万张,而据银行业内人士的不完全估计,目前全市发卡量约100万张,信用卡的活卡率不超过60%。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把信用卡作为日常支付工具的人,往往会有数张卡,但一半多的人通常只使用一张卡,也就是说,已激活的信用卡,使用率也极其有限。
热闹却又尴尬的局面,不得不让人对信用卡市场仍在持续的“跑马圈地”现状堪忧。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盈利能力难言满意,“睡眠卡”不能给银行带来收益,反而占去了信用卡中心大量的维护管理和营销成本。
信用卡的盈利模式有两种,一是发挥融资功能,赚取利差收益;另一种是持卡人在特约商户刷卡消费,银行收取商户手续费。不过,两种盈利模式,均未在衢城信用卡市场形成规模。虽然各银行通过“跑马圈地”积累了办卡量,但信用卡市场的质变,还有相当的距离。
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已成为衢城金融机构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一些银行对发卡任务的考核,从原来的发卡量,转变成有效发卡量,同时改变销售渠道与方法,通过精细化、人性化管理客户来支撑业务的持续发展。各家银行都主动与百货商场、知名餐饮企业、酒店等进行合作,刷卡消费有优惠,以刺激更多持卡人的刷卡热情和消费欲望。可以预见的是,信用卡市场“大而全”转变为“细而精”的计划,将会逐渐升温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