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嘉兴6月23日电今天,由嘉兴市委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红船节系列活动“相聚南湖·瞻仰红船”,迎来了建党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先进人物代表、党的“一大”代表后人、革命纪念地代表人物。
上午,武汉董必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董良羽、延安市洛川县县长谢京帅、浙江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建清参加了“90年90后90人”创先争优主题生活会,与志愿者、大学生村官、新居民青年、部队官兵、大中专学生等齐聚一堂,畅谈新时期青少年如何继承和发扬“首创、奋斗、奉献”的红船精神。
董良羽是“一大”代表董必武的长子,他在现场看到父亲年轻时的照片,十分感慨,坦言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董良羽说,受父亲的影响,他在工作中更加勤奋,更加懂得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会上,谢京帅与在场的年轻人分享了自己的家庭故事。她出生在一个英雄家庭,叔祖父谢子长是西北工农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在他的影响下,谢家有26位亲人投身革命,其中9位为国捐躯。“家人给我最大影响就是让我明白,为了理想和信念,为了胜利,哪怕付出所有一切,即使是生命,也在所不惜。”
潘建清是一名企业家,虽然没有红色家庭背景,但他出生于农村,凭借自身的努力,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用自身的经历告诉在场的年轻人,要树立正确的理想,千万不要把理想变成空想。
参加今天活动的年轻人大多是“90后”,在与前辈的交流中,他们有很多感悟。同济大学学生陆晓宇是一名志愿者,他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很有社会责任感,乐于奉献。毕业于浙江农林大学的杨珍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农村,干起了水产养殖。“农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健康,如果我们缺少责任感,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个人的力量很微小,但相信会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革命精神不能忘——访“一大”代表后代董良羽和王明华
浙江日报嘉兴6月23日电今天,应邀参加嘉兴市委与浙报集团联合主办的“相聚南湖·瞻仰红船”活动的代表齐聚南湖畔,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这次南湖行,对两位老人来说意义非凡,因为他们的长辈都是中共“一大”代表。他们中一位是开国元勋董必武的长子董良羽,另一位是“一大”代表王尽美的孙子王明华。本报记者对他们进行了专访。虽已年过七旬,但他们提起那段历史仍然充满激情,他们也对年轻一代如何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精神提出自己的看法。
董良羽:艰苦作风不能丢
董良羽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嘉兴了,但是今年对他来说,跟以往意义不同。“90年了,当年‘一大’十几位代表,可能谁也不会想到,中国共产党会发展成这么大的政党,中国会发展得这么好。”董良羽感慨。
董必武是“一大”代表中唯一一位后来又到过嘉兴的人,但他却很少在儿子面前提起这段历史。直到董良羽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那首描写南湖的诗,他才知道这段历史,知道父亲对嘉兴满怀深情。
虽然父亲很少有言语上的表达,但他的亲身经历和实际行动一直感染着董良羽兄妹们。“我们从小生活在革命队伍里,虽然那时年纪小,不太理解革命的意义,但是看到父亲和许多前辈都为了信仰抛头颅洒热血,慢慢地我们也懂得了,自己也投入到革命中。”董良羽后来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雷达专业。
董良羽说:“父亲对我们要求很严,期望很高,但他并不希望我们当大官、发大财,而是希望我们能有一技之长,老老实实为国家、为人民做事。”
这次来嘉兴,董良羽跟许多年轻人交流。“现在的年轻人享受的物质条件比以前好得多,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如以前。我觉得年轻人应该多接受传统教育,不管时代怎么变,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这样社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王明华:报效祖国终不悔
“我经常跟学生讲,理想是美好的、可以实现的,不能实现的叫空想。中国共产党人为了革命理想坚持不懈奋斗,没有把革命理想变成空想。”浙江大学教授王明华激动地对记者说。
王明华的祖父王尽美是党的“一大”代表中第一位与世长辞的,年仅27岁。虽然他没见过祖父,但祖父的红色血液一直流淌在他的身体中。
20年前,南湖革命纪念馆老馆开馆时,王明华来到嘉兴,第一次登上红船,“当时太激动了,好像看到祖父和其他代表坐在一起讨论。”王明华说,20年后的今天,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开馆,他又一次来到嘉兴,再一次感受那段历史。
“来到嘉兴,让我想起我的祖父,他为国家为民族奉献一生,为大家舍小家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一直影响着我们。”王明华告诉记者,祖父去世时,父亲只有3岁,长大后,父亲和伯父都继承了父亲的革命理想,十几岁就走出家门参加革命。
1974年,王明华成了一名党员。不仅如此,他还教育自己的子女,要积极上进,向党组织靠拢。“我是一名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永远跟党走,其次是教育他们学好技术。尤其在和平年代,年轻人更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为国家发展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