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5日讯
昨天的嘉兴南湖,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嘉宾,他们为红船而来。
90年前的一天,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们从上海移师南湖的这艘小船,在这里通过了党的第一个党纲和决议。党自此起航开始了漫漫征程。
这些特殊的嘉宾和他们的父辈都曾参与和见证了这段让世界惊叹的历史。
他们是:董必武之子董良羽;王尽美长孙王明华;革命先驱者曾志之孙蔡接班;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谢子长的侄孙女谢京帅;全国劳模,南湖革命纪念馆退休职工徐祖福。
对他们而言,这是一次缅怀之旅,也是精神家园的回归,一次回家。
此次嘉宾们“相聚南湖·瞻仰红船”,也是嘉兴市委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举办的“七一”红船节系列活动之一。
临近七月的南湖游人如织
昨天嘉兴的气温颇高,一大早就已经艳阳高照。
可是,远道而来的嘉宾们早就已经坐不住了,早上8点迫不及待地从住地往南湖赶。
南湖地处嘉兴城南,素以“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迷人景色著称于世。
昨天的南湖虽然不见迷人的烟雨风光,可是宁静自然。绿荫中悬挂的红色横幅和口号,透露出节日的喜庆。党的90周岁生日马上就要到来。
刚到南湖边,满目都是操着各地口音的游人,董良羽非常惊讶,他没想到这么早就已经有那么多游客了。陪行的当地工作人员自豪地告诉他,这段时间每天前来参观的游客都比往常多好几倍,一天的量基本都在两万左右。
追寻父辈们的足迹回家来
来自延安的蔡接班和谢京帅,都是第一次来南湖,却称这为“回家”。因为他们的父辈们的革命足迹正是从这里起源。身为延安洛川县县长的谢京帅,还很关心城市建设、红色旅游开发的问题,和随行的嘉兴市委工作人员讨论得热烈。
而在南湖工作了一辈子的徐祖福,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熟悉无比。他跑前跑后,当起了最权威解说员。
董良羽在烟雨楼的正厅停下了,这里悬挂着父亲的墨迹。那是1963年12月,董必武应邀为中共“一大”南湖会址书写的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董良羽说,真是有时空穿梭的感觉。他还依稀记得,自己少年时期来过一次南湖,当时这里还是荒芜的郊区,而现在的南湖两岸却越来越美。
红船上,感怀当年情境
按原型仿制的红船静静地停在南湖岸边,嘉宾们在游人的簇拥下踏上小船。
董必武、王尽美是当年中共“一大”代表中,仅有在建国后重返过红船的两位。因此,他们的后人董良羽、王明华也特别激动。
董良羽和王明华议论着当年先辈就坐的位置,船内摆放的物品。虽然很多细节已经无法考证,可眼前所见还是让他们万分感怀当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情境。
狭小的船舱站下十几人就已经很挤了,空气中也异常闷热。已经七旬高龄的董良羽却久久不愿意下船。
抚今追昔,王明华站在红船边告诉身边的年轻人:党的起步是那么不容易,从一条小小的红船走向全中国,取得现今如此巨大的成就,他相信党的前程无限,中国的前程无限。
听说是革命前辈的后人来了,许多年轻的游客也纷纷请求和他们一起在红船边拍照留念。尽管几位嘉宾都已经出了一身的汗,可是对这样的请求他们都满足了。
董良羽说:最希望红色精神在新一代年轻人身上延续。
他知道,就在红船的对岸不远处还坐落着即将正式开放的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而红船目前已经接受了2200多万人次的参观。
如今的南湖,已不仅是红色革命的圣地,还是红色精神宣讲、传扬的胜地。
专访·我和红船
我家和红船的故事多
(董良羽:董必武之子,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原空军参谋长助理)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我相信很多嘉兴人、大多数党员们对这首诗一定不陌生。
这是当年我的父亲董必武来南湖时,有感而发所提写的。
在1959年,根据原型制作的红船模型,正是经过我父亲董必武的审定认可,也就是现在这条画舫。他的书柜,现在也摆放在南湖边的革命纪念馆里。
可以说,我们一家对红船的感情尤其深厚。这样的感情,不仅是对那段开天辟地往事的追忆,更是对我父亲这一代老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信仰的反复印证。
距20年前,南湖畔大变样
(王明华:王尽美长孙、浙江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第一次来嘉兴,还是20年前南湖革命纪念馆开馆的时候。这几年,我非常高兴每次来都能看到嘉兴发生着美丽的变化。
记得20年前我从杭州过来,是坐火车。当时坐的算是快车了,还花了将近三个小时,而这次坐汽车过来一个小时就到了,听说高铁还要快。
我真是非常感慨,我们党从最初的50多人开始发展壮大,一直到现在取得了那样巨大的成就。
我代表26位革命志士回家来
(谢京帅: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谢子长的侄孙女,延安市洛川县人民政府县长)
我从延安来。从大西北来到嘉兴瞻仰红船感悟革命是我们家族久有的愿望。
我出生在一个英雄的家庭,我的叔祖父谢子长牺牲的时候只有38岁。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家族有26位投身革命,其中9位捐躯。
所以说这一次我来到南湖,是回家来了,我也是代表我们家族的26位革命志士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