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东方红·浙江人】
“碌碌无为活,不如充实的死”“拼命三郎”沥血为民倒在案前

  主题语——

  红色,属于东方,属于有90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

  红色,象征着炽热的革命热情,象征着忠诚于人民的感情,也象征着红艳艳的明天。

  中国共产党,建党之日即与红船相约。党旗的颜色也是鲜血的颜色,一路走来,我党为国家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谋幸福,共富强。

  90年,信仰不变。我们一直东方红。

  公元2011年,党90岁的生日,创始于上海,从嘉兴南湖的红船扬帆,一路航驶到远方。

  作为一大启航处,我们浙江,有理由将红色唱得更响更亮。近日,我们将陆续推出“东方红 浙江人”系列人物报道。他们,是浙江人,是共产党人。

党的好干部杨东海

   浙江在线记者童俊 6月22日发自浙江兰溪

  “又是一年杨梅红”,在浙江兰溪境内,沿47省道一路行去,50里路,漫山遍野的翠色中,红红点点,成熟的果子压弯了枝头,那是兰溪人引以为傲的“东海杨梅”。

  杨梅个小、味甜,咬一口,口腔里充满了红色的甘甜的汁水。在这里,关于“东海杨梅”也有一个红色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杨东海,是上个世纪80年代浙江兰溪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他把短暂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深爱的大山和农村,积劳成疾,倒在了伏笔的案前,留下的是尚未完成的工作报告。

  10多年来,“东海精神”一直激励着兰溪的党员干部,每一个10月22日,每一年的清明节,许多认识与不认识杨东海的人,就会从四面八方,自发地来到他挂职过的陈家井村,来到他安息的地方,追思他、学习他。

  “七一”前夕,又有上千名党员群众来到杨东海纪念馆参观学习,缅怀这位浙江的“孔繁森”。

  城里来的干部让昔日穷山村变成“花果山”

   城里来的干部说:我不是来镀金的

  站在山坡上,看着满山的杨梅树,陈家井村种植大户陈柏兴感慨道:如果没有杨东海,或许自己还在为生计犯愁。当年,正是杨东海率先引进了“黑炭杨梅”,更新了兰溪的杨梅品种,才有如今兰溪杨梅红遍山乡的盛景。

  在杨东海纪念馆,讲解员朱海萍用一幅幅发黄的老照片将断断续续的记忆逐渐连贯起来。

  1987年10月,时任兰溪市委农工部副部长的杨东海,响应市委扶贫开发的号召,下村挂职,任原路口乡陈家井村党支部书记。他主动挑选了这个山多地少、年年闹旱涝、一穷二白的“老大难”村。

  那天,村民们帮着杨东海搬铺盖,心里却在嘀咕:市里干部到村里来挂职,说不定呆上几天就回去了,何况村里到市区只有6公里路,他骑车半个小时就能回家了。

  谁知道,杨东海把铺盖往村里破旧的知青屋一扔,就不走了,他跟村民们说:“我是来给村里做点实事的,不是来镀金的。”

  敢说就敢做,白天杨东海和村干部一起爬山头、看山头,晚上在村里走家串户,饿了,自己点上煤油炉煮面条。

  妻子孔凡奇托人捎信来,让他星期天回家陪陪孩子。杨东海却说:“农村哪有星期天?我是村里的支部书记,我应该在村里的啊。”有人说,那晚上抽空回家看看啊。杨东海却说:“晚上可是我到农户家串门的好时机啊。”

  在艰苦的环境下,杨东海带着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开始开垦山地,种植杨梅,兴修水利,拓筑道路,为陈家井村人铺垫致富路。

如今东海杨梅红遍山头
  昔日穷山村今成“花果山”

  当年的老支书蒋樟生如今已是73岁高龄,提起杨东海,他一下子就精神了起来。

  “东海是浙江林学院的高材生,对山林经济有研究。当时村里很穷,田少山多,村民仅靠着三分水田过日子,还怕被大水淹。山上零零散散有柑橘、杨梅等水果,但品种差,基本没什么销路。于是,东海把目光投向茅草遍野的群山。”

  杨东海知道,草是荒草,山可是好山。如果把大山给激活了,那一亩山的效益可要超过一亩田啊,于是他提出了“近山花果山,远山用材林”的治山方案。

  杨东海检测土质发现山上的酸性土特别适宜种植杨梅等果木,就发动村民开垦山地种植杨梅。”

  没想到,这个决定却遭到了不少村民的反对,因为当地有种说法:种过杨梅的地方是种不来杨梅的。何况大家凭什么相信一个刚到村里的外姓人。

  蒋樟生觉得杨东海的方法靠谱,两人力排众议,首先开垦了200亩荒山。那年杨东海没过个安稳年,赶到慈溪把六千株苗运回了村里,之后,他又带领村民种桃子、枇杷、柿子、板栗和杉木。

  做足了山上的文章,杨东海又把目光瞄准了田里。陈家井村田地不多,紧挨着兰江,是古河道变迁留下的沙地,既怕涝,又怕旱。旱得厉害时,村民端盆勺水来浇田,从村庄到田畈,翻山要走5里路,绕山要走10里地,送肥运秧全靠肩挑。

  杨东海又连夜写材料,向市里打报告,争取到两万多资金,从城里借来机器,支起三脚架,自己勘察地形,自己设计工程图纸,发动村民投工,建机埠,修渠道。

  建杉木基地;设护林点;创办红砖厂;整顿采石场;修筑机耕路;改造自来水供水系统;培育新党员……短短两年里,处处都有杨东海忙碌的身影。

  村民翁大爷至今记得,乡亲们都十分佩服这个城里来的干部,都说:“这个杨部长,穿得介土,做得介苦,人又和气,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干部。”

      几度春秋过,满山花果香,如今的陈家井村,家家户户种杨梅、梨、葡萄等水果,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768万元,仅杨梅一项就给村民带来500多万的收入,陈家井村也成了远近驰名的“花果山”。目前,整个兰溪的杨梅种植面积已有10万多亩,形成了横跨50里的“杨梅长廊”。

 [1] [2] [3] 下一页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焦点关注 更多...
金店老板深夜携金器回家遇劫
金店老板深夜携金器回家遇劫
调控以来浙江十大经典房产案例
调控以来浙江十大经典房产案例
特荐专题 更多...
4万元保健品吃毁容颜 “如新”公司遭浙江消费者投诉
一张“体检报告”为何搅动千家企业神经 海宁要素改革探秘
金店老板深夜携金器回家遇劫
调控以来浙江十大经典房产案例
地铁江底趴窝 乘客步行20分钟
杭州黄金地段 豪宅公租房比邻
子女升学 父母要摆八次酒?
平湖一塑胶厂事故致8人死亡
我要爆料
如您提供的新闻素材一经采用,将可获得30元到300元不等的爆料奖。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