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6月27日讯 “西湖申遗成功后,从政府到老百姓对西湖要做的只有三个词:保护,保护,还是保护。”今天,西湖申遗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水法在杭州西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说。
北京时间6月24日夜,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西湖文化景观”全票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脚迈进“后申遗时代”的西湖,会怎样续写“保护”这篇文章?
“申遗成功后,必然会进一步带动国内外旅游市场,增加游客量。申遗的目的是保护,今后,我们对西湖的保护会更严格。”王水法说。除了“还湖于民”的目标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占用的“六不”承诺外,西湖申遗领导小组今天透露了更多详细的西湖保护计划。
西湖边,有望变得更宁静、更生态。据悉,今后,西湖周边将强化路网结构,进行车辆分流;景区周边将建立换乘中心,控制景区车辆流量,逐步改变景区中心车辆“万箭穿心”的现状;将过境公路绕过西湖核心景区,目前正在研究方案。
交通可以组织,道路可以规划,但如何有效分流慕名而来的游客呢?这一难题,也烦恼着世界遗产古城丽江。在申遗成功后,丽江游客猛增,商铺遍地开花。随之而来的“过度开发和商业化”评价,让丽江古城的形象变味,也让古城保护成为难题。
西湖这位“新科世遗”已成竹在胸。今后,在白堤、苏堤、灵隐等热门景点之外,杭州会把西湖边的冷门景点重新包装、推广,让西湖各景点均衡发展,保护好文物古迹。利用新兴的富阳、建德、淳安等周边县市区景点,分散西湖客流。今后,还要对游览西湖实行旅游团队预约制,一旦超过接待限度,就让对方停止发团,目前已在黄金周对华东市场实行。
西湖,在申遗成功后,有了更多的“守护者”。其实,西湖申遗逾十载,一路走来,又何尝不是一段西湖保护不断完善的历程——
一系列法规、规划相继制定出台,西湖保护迈上法治化轨道;
建立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让西湖保护更加专业、有力、快速;
按照“保老城、建新城”的理念和“两疏散、三集中”的思路,杭州把保护的重点放在老城区,把建设的重点放在新城区,疏散老城区人口和建筑,推动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高校向高教园区集中、建设向新城区集中,使西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使历史文化名城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杭州把西湖研究作为西湖综合保护的重要内容,成立了西湖学研究院和西湖学研究会,建立了西湖博物馆,设立了西湖文化景观展示中心,深入挖掘“东方文化名湖”的人文内涵。
杭州立规,西湖边的高档会所不得超过西湖边经营场所总数的5%,且不允许会所拒绝普通百姓,不得改动古建筑结构,只能取得经营权,不能取得产权。自2009年开始,工商部门不得再批准在西湖边新设立会所……
保护西湖的观念日盛一日,保护西湖的行动更加坚定。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共有财富,后世遗时代,西湖的大门始终为民众打开,始终坚持西湖的“公共资源”性质。杭州市今天再度承诺,坚持西湖免费开放,坚决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西湖的公共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