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路东部软件1号楼内,聚集了20多家大大小小的公司。就职其间的白领们肯定想不到,他们每天穿梭的地方,竟是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并且纳入了杭州市第六批历史建筑名录(报批稿)。
从昨天开始到7月6日,杭州市第六批历史建筑名录(报批稿)在杭州市规划局公示,这个名录有53个点,遍布杭州东西南北,说不定,你现在就踩在某一处历史建筑里呢。
年过半百,才算历史建筑
在这个长名单里,浙大华家池校区的西斋和神农馆、桃源新村17幢建筑,是作为第二批历史建筑浙大华家池校区建筑群、桃源新村建筑群的补充名单。
“因为这两处建筑今天都超过了50年,合标准了,这次将它们补录进去了。”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郭大军告诉记者,建筑寿命超过50年是进入这个名录的前提条件。此外,还必须具有教育、历史、纪念意义。“这份名单上的历史建筑,有几种类型。一种是工业遗存,比如杭州张小泉剪刀厂机修车间建筑群;一种是教育遗存,比如翁家山小学旧址;也有构筑物,比如艮山门日军碉堡旧址;还有民居,比如高士坊巷4号建筑。”
如果历史意义特别突出,年龄才能适度放宽。这次列入的杭州氧气股份有限公司宿舍建筑群,建于上世纪50~80年代,但它是杭州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一段重要历史,所以值得保留。
民居老建筑,照样可以买卖
正式进入历史建筑的名单后,会给这些建筑挂一块牌子,以此认证。这个认证有啥作用?
郭大军解释说,这表明这些建筑是受法律保护,不可以拆除。“破一块砖,才能补一块,绝不能推倒重来。也就是说,只能进行保护性修复。政府会提供专家力量支持,并负责一些经费。”这也就是说,这个历史建筑,由不得你擅自装修或是修补,这都得请专家出主意,出方案。
至于历史建筑的内部功能,倒是没有太多硬性规定。“可以发挥建筑原来的使用功能,也允许开发商业,开西餐厅也可以,但是搞油烟污染的餐厅就不行了。”
很多进入名录的历史建筑是民居。如果居民拥有这个历史建筑的产权,是可以到中介挂牌、自由买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