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至今年3月,温州光伏企业短时间内发展至30多家。
浙江在线06月28日讯
日前,温州13家光伏企业从德国抱回意向订单56亿元,是去年的5倍,但老板们脸上笑容却不灿烂,原因是相比去年,今年全球光伏热突然转冷,出口价跌了近半。
2010年是中国光伏行业井喷式发展的一年,包括温州在内的众多企业高调杀入,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不忘了赞叹一把。不过,就在一片叫好声中,谁能想到,今年上半年的全球光伏市场却急转直下——
德国接单56亿,温州老板为啥高兴不起来
日前,温州13家光伏企业在刚刚闭幕的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光伏展上,一共揽下了共计650兆瓦的意向订单,总价值约为56亿元。其中,浙江恒光新能源有限公司与欧洲客商达成了455兆瓦的光伏组件意向订单,浙江晶德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与荷兰公司达成年采购120兆瓦的意向合同。而去年温州只有三四家企业参展,拿回的意向订单只及今年的1/5。
按理说,今年成绩看上去漂亮多了,大家理应高兴才是,但老板们脸上的笑,却并不灿烂。
“从德国抱回的意向订单是不少,不过,有的产品未必能赚到钱,个别的甚至会亏。”昨天,赴德参展的我市一家光伏企业负责人说,他们现在其实很无奈。温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协会执行会长王念荪随后也告诉记者,温企亏本可能不至于,但赚钱明显少于去年是铁板钉钉的事。
奥巴马刚夸完中国光伏,全球市场就蔫了
光伏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产业,该产业去年全球市场有500亿美元。在市场的刺激下,去年中国光伏产业飞速发展,以正泰为龙头的温企也势不可挡,去年9月至今年3月,短短时间内发展至30多家。今年年初,连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也“眼红”地提及“中国拥有世界最大民营太阳能研究机构”,希望本国企业“加把劲”。正泰和另一光伏“牛企”——山东德州皇明还因此争相猜测奥巴马说的是不是自己(本报曾作报道)。
没想到就在企业纷纷杀入、奥巴马余音未了时,光伏市场却意外转冷。眼下包括温州在内的光伏企业,出货量及产品价格双双走低,企业连呼“看不懂”。
“这一波降价的确比较猛。”浙江奥博新能源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最常见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为例,去年高峰时约为12元一片,现在骤降至6元多,其他产品降幅也不小,虽然原材料价格也回落,但成品短期内几乎遭“腰斩”,企业还真有点“伤不起”。温州竞日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也发出了类似的慨叹。
欧洲国家政策“变卦”,是温企“受伤”主因
光伏市场风云突变,一大因素是受“国际大气候”的影响。
“国内光伏产品90%以上出口国外市场,以欧洲最多,温州基本也如此。”王念荪告诉记者,2010年上半年,由于欧洲国家对光伏发电支持力度很大,“老百姓热情安装,政府积极买单”,市场很火爆,这直接催生了国内的光伏热。但今年,欧洲不少国家都相继减少甚至取消了对光伏发电的补贴和优惠政策,尤其是市场容量最大的德国与增长最快的意大利的“变卦”,对温企影响最大。今年3月初,省内一家代理公司出口一批光伏组件到意大利,但由于该国突然放弃固有的光伏电价补贴机制,这批产品只能滞留在港口仓库。对方提出,如果降价30%,他们才会接受这批产品,而这样的降幅就意味着亏本。
“眼下欧元区经济问题很多,什么希腊债务危机、葡萄牙债务危机,德国法国都忙着‘救火’。”王念荪告诉记者,光伏是新兴产业,很容易受政策因素影响。去年高峰时光伏企业利润可达30%至40%,但眼下只剩一半还不到。不过,相比欧洲市场的萎缩,澳大利亚等国市场却有上扬。“总的来说,今年全球光伏市场算是‘蛰伏’了,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王念荪说。
产能已经过剩?行业“压力测试”提前到来
“光伏风云”也跟国内小气候有关。
“温州人做事习惯跟风,一旦认为有前景,大家就会一块上。”我市一家光伏企业负责人对记者抱怨说,其实不光温州,全国也一样,新兴的光伏产业似乎也逃不过“一窝蜂”的怪圈。去年我国光伏发电组件年出口量为8吉瓦(1吉瓦=10亿瓦),而今年浙江一个省截至5月份,产能就达7吉瓦了,产能显然已过剩。
据温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协会透露,目前我市30多家光伏企业中,有拉棒切片生产企业9家,电池晶片生产企业10家,电池组件生产企业10家,逆变器厂家4家,薄膜电池生产企业1家,银浆生产企业1家等。“单从眼下的市场容量看,温州乃至国内企业上马的确多了点。”王念荪分析说,光伏产业的一大窘境是国内市场尚未真正形成,原因是国内光伏发电成本居高不下、基础电网尚不是智能调峰电网。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光伏产品不再“墙里开花墙外香”,那么国内现有产能只少不多,温州30多家企业都还有很大空间。但那样的好日子还没来到,温企只有抱团取暖,此次温企抱团赴德展出,一个原因也正在于此。
“眼下的波折其实可视为一个提前到来的‘压力测试’。”浙江省太阳能协会秘书长沈福鑫表示,光伏产业所需资金大,技术设备要求高,一些企业经受不住可能会退出。但光伏是朝阳产业这点没错,我国到2020年,国内光伏装机容量将达50吉瓦以上,真正决心大的、耐受力强的企业会留下来。
“近一两年会是光伏产业的调整期,要上的企业现在就得赶紧上,再不上,就不要上了。”王念荪和沈福鑫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