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语——
红色,属于东方,属于有90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
红色,象征着炽热的革命热情,象征着忠诚于人民的感情,也象征着红艳艳的明天。
中国共产党,建党之日即与红船相约。党旗的颜色也是鲜血的颜色,一路走来,我党为国家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谋幸福,共富强。
90年,信仰不变。我们一直东方红。
公元2011年,党90岁的生日,创始于上海,从嘉兴南湖的红船扬帆,一路航驶到远方。
作为一大启航处,我们浙江,有理由将红色唱得更响更亮。近日,我们将陆续推出“东方红浙江人”系列人物报道。他们,是浙江人,是共产党人。
浙江在线记者李利 李敏6月发自杭州
也许你并不知道冯根生,但你一定听过青春宝。这种根据明代宫廷用方研制而成的具有抗衰老功效的片剂保健品,在保健品匮乏的八九十年代几乎是家喻户晓。孝敬老人、走亲访友绝对少不了它的身影。光阴荏苒,即便在保健品市场已经琳琅满目的今天,青春宝仍然占据一席之地。
而冯根生就是青春宝药业的掌舵人,他还是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首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首届全国经济改革人才、改革开放三十年功勋企业家……
但是仅仅用这些荣誉来概括冯根生显然是不完整的。他是一位开路人,在庙堂作坊中,建起了世界一流的中药厂,创立了驰名中外的“青春宝”品牌;他是一个奇迹,秉持“公心”,一直站在国有企业改革的风口浪尖,成为全国在职时间最长的国企领导;他更是一段历史,跨越新旧两个世纪,浓缩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
从老字号胡庆余堂的末代学徒到中国青春宝集团董事长,冯根生的身份一直在变;从1984年在全国率先实行干部聘用制、员工合同制到1998年“工者有其股”的股份制改革,冯根生的企业也一直在变。然而有一样东西始终没变,那就中国共产党的党员身份和无私无畏的党性。

儿时的冯根生
末代学徒向董事长的转身
青春宝集团坐落在杭州西溪路上,从区域划分上看属于城西,距离“西溪且留下”的留下镇仅一步之遥。厂区的南面是一座山,当地人称之桃源岭。
去年8月,77岁的冯根生在这里正式辞去了中国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胡庆余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总裁的职务。终于卸下了国有企业老总这个压在自己身上38年的担子。
虽然宣布正式退休,但这位给国企当了一辈子“保姆”的老人,依然不忍离开自己一手拉扯大的“青春宝”。在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冯根生保留了一个副董事长的虚职。每天上午他都会来到副董事长办公室,待到中午再回去。
“我当了30多年老总,接触的人太多了。几乎每天都有朋友、故人来访,要是在青春宝找不到我,肯定找到我家去。家里那么点地方怎么待的下。所以在这里弄个房间,主要就是接待访客的。”在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冯根生。
面对采访,冯老轻车熟路。靠在大椅上点了一支烟,沉默了一会,便开始了他的故事。
十四岁那年,冯根生穿上了姆妈熬夜为他赶做的长衫和布鞋,继爷爷、父亲之后,正式走进了百年药号胡庆余堂,成了冯家第三代庆余药工。
回忆童年仿佛历历在目,冯根生说,“那时候,每天晚上煎药是必做的事情。胡庆余堂的中药都是在半夜开始煎的,这活我做了两年。粗略算了下一共煎了十二万帖药。”
在胡庆余堂的学徒经历不仅让冯根生学会了吃苦耐劳,更让他懂得了“戒欺”。“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戒欺’是胡庆余堂的祖训,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企业文化。”冯根生说,“我做了一辈子药,每时每刻都铭记着这个词。”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胡庆余堂传统的收徒制度被取消,冯根生成了关门弟子、末代学徒。
1968年,他服从组织安排,告别工作了19年的胡庆余堂本部,前往桃源岭下的胡庆余堂驴皮胶车间,任车间主任。
1972年,他又奉命在驴皮胶车间的基础上新建杭州中药二厂,并任厂长。自此,这位百年老号的末代学徒在经历了23年的蛰伏之后,终于脱胎换骨,自立了门户。
厂子虽然成立了,但当时的所有家当就是宿舍、草棚、仓库,连设备算在一起总共才37万元。冯根生打了个比喻,“二厂这个婴儿好比是在母亲病入膏肓的时候诞生的。”
就是这样一个厂子,30多年来在冯根生的不断改革创新之下,已经成为了全球领先的中医药企业集团。漫步在楼房林立、设备先进的厂区,我们已经很难想象出当年树根草皮破厂房的景象。沧桑的岁月已经永久地停留在了集团画册的老照片中。

胡庆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