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5日讯
义乌成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义乌采购出口商品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与此同时,如何对市场采购出口商品进行更有效的监管,也成了一个新课题。日前,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探索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监管的新模式,对商品实行“进区申报、分类监管、查验出单、卡口放行”,这将极大提高通关效率。
【硬实力】
“义乌港”已初具雏形
义乌内陆口岸场站一期主体工程已于日前竣工。据了解,一期工程占地394亩,建筑面积达43万平方米,年货运量为60万只标准箱,每天可接待1.45万辆至1.65万辆的货运车辆,可提供报关、报检、船务、货代等一站式全方位物流服务。当义乌内陆口岸场站二期工程完成后,该场站的年货运吞吐量将可达110万只标准集装箱。
义乌市也提出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近期目标:今年力争内陆口岸场站一期工程投入使用,推进二期工程建设,小商品国内物流配送中心、小商品出口监管中心一期工程全面开工;进一步创新“大通关”便利运行机制和进出口商品便捷通关机制,建设电子口岸等信息化平台;争取开通“义乌港”直通关,建成具备集疏、储运、包装、理货、分送等综合功能的始发港和目的港。
今年10月,该局将在内陆口岸设立1.2万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和查验场地,12个查验平台,并派驻100名工作人员进驻,投资380万元设立植检实验室,全力配合义乌内陆口岸建设。
【软实力】
探索出口商品监管新模式
借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先试的东风,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也大胆探索未来改革之路。在充分利用内陆口岸场站平台的基础上,该局尝试探索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监管的新模式。
据悉,该局将对市场采购商品实施集中监管、封闭管理,在内陆口岸设置进出卡口和查验平台,开展口岸查验,对商品实行“进区申报、分类监管、查验出单、卡口放行”的口岸监管运行模式。进一步创新监管手段,对入库商品实施预检,装箱报检,审核放行,提高检验效率;通关单增加集装箱号信息,便于卡口比对放行,提高通关效率。
除了全力配合义乌物流高地和“义乌港”建设,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还积极参与地方政府主导的地方电子口岸建设,推进信息共享与交换,建立口岸物流信息交换系统,对“一单两报、一机双屏、双指令放行”机制进行探索研究。
义乌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新监管模式与现行监管模式相比,对实现有效监管和提高通关速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浙中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