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6日讯 被岩石包裹的恐龙化石,在专家的精心清理之下,恐龙的脊椎骨、后腿骨化石被顺利剥离出来,沉睡了亿万年的“恐龙”逐渐显露出真面目……昨天下午,记者来到缙云县博物馆时,来自浙江省自然博物馆的专家们正在为刚刚清理出来的化石制作模型。根据清理出来的骨架化石,专家初步判断,这些三年前发现并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极可能属于甲龙类恐龙,距今有1亿年左右。
当地农民发现恐龙化石
2008年6月的一天,缙云县壶镇镇李庄村(现属好溪村)村民李美云,在土名叫坟山背的地方发现了几块比较大的“石头”,看上去像是某种动物的骨骼。他随即向缙云县文物管理部门进行了汇报。经过初步确认后,省自然博物馆金幸生等专家随即赶到现场察看并组织挖掘。经过数日的清理和挖掘,包裹着恐龙化石的巨大岩石块,被整体搬运到了缙云县博物馆保存。
尽管急切地想早日清理出恐龙骨架,早日制作出恐龙的复原模型向大家展示,但是受到各方面条件限制,清理工作迟迟未能展开,直到今年条件成熟,清理工作才正式展开。
三位专家负责清理作业
缙云县博物馆馆长王琼瑛告诉记者,省自然博物馆委派的郑文杰、梁谁鹰、梁吉林三位专家是6月20日开始展开清理作业的,预计整个清理作业将耗时一个多月。
“这几位专家对李庄恐龙化石都比较熟悉,因为当年他们都参与了化石的发掘考古。”王琼瑛告诉记者,这次负责化石清理的专家郑文杰,当年曾经参加了李庄恐龙化石的挖掘考古工作,这次他刚出国留学回来。
接到化石清理任务后,三位专家对安放在缙云县博物馆内的恐龙化石展开了室内考古,经过精心清理,已将恐龙化石的椎体腰带部位和后肢腿骨从岩石中剥离出来。
“一块巴掌大的骨骼化石,必须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才能清理出来。”王琼瑛告诉记者,郑文杰曾经打趣地将化石清理比喻成“女人绣花”。
根据室内考古,郑文杰初步判断,李庄恐龙化石极可能是属于甲龙类恐龙,这种恐龙生活的时代应该是晚白垩纪,距离现今大约9000万年到1亿年之间。
郑文杰认为,缙云这一恐龙化石保存非常完整,是缙云9000万年前浙江地质变动的遗存,而在那时遗存下来的这样完整的化石,在全省也并不多见,这对研究缙云和整个浙江那个时期的地质情况,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恐龙骨骼清理后将复原
“现在关于李庄恐龙化石的种类和年代都还是初步判断。恐龙骨架化石清理出来后,最关键的两个问题,首先要通过研究尽快确认恐龙的种类,其次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年代。”王琼瑛告诉记者,按照计划,所有的恐龙骨骼清理出来后,专家将展开深入的研究,同时还将制作1比1的复原模型。
王琼瑛说,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如果资金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恐龙化石的复原模型年内就可以制作完成,并在博物馆内展出,供大家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