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以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正改变着浙江田野的面貌。记者日前从省农业厅获悉,到目前为止,全省公布确定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98个、面积357.56万亩;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014个、面积125.16万亩。
去年年初,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的重大决策,要求到2018年建成8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100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200个以上主导产业示范区,500个以上特色农业精品园。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建设,浙江田野面貌悄然变化。在金华市婺城区的万亩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纵横交错的水泥机耕路,高标准的灌溉与排涝设施,智能化的温室育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和农机维修中心,让农民钱永熙看花了眼。他说,种了这么多年粮,想不到如今成了“门外汉”!
粮食生产功能区在洪涝灾害面前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6月,我省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农业受灾严重,但余姚市牟山镇种粮大户田伟强告诉记者,因为粮食生产功能区排灌设施较好,排水通畅,水泵派不上用场。在平湖粮食生产功能区内,采用智能育秧和机械化插秧的田块,都可以较好地完成单季晚稻插种。
据省农业厅负责人介绍,像抓工业园区一样抓农业“两区”建设,可以突出保障粮食安全和主导产业提升,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据统计,去年全省投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资金36亿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5.55亿元。慈溪市的“两区”建设已累计招商引资31.5亿元,目前投入“两区”建设工商资本达10亿元以上。世界500强企业泰国正大集团落户慈溪,成立了正大杭州湾(慈溪)投资有限公司。
“两区”建设使现代农业园区的亩均效益提高了15%以上。位于萧山沿江滩涂的浙江吉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去年被列入萧山现代农业综合园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对该基地进行基础设施、农田地力等方面扶持建设,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