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格美食广场内一家家餐饮整齐划一、执照齐全,工作人员持证上岗,高沙小区众多小餐饮店家食品原料索证台账完备,卫生监督信息公示牌上显示的是一张张“笑脸”……这是开发区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整治、积极打造食品安全示范区的一个镜头。
下沙拥有近18万大学生和近15万产业工人,流动人口密集,消费需求层次多,食品安全监管难度也相对较大。通过食品安全整治,全区消费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开发区也成为杭州市流通消费领域食品安全状况的一个缩影。
疏堵结合齐抓共管
说起小餐饮,居民们常常抱着“既恨又爱”的态度。恨的是小餐饮污染环境、影响市容,还担心食品卫生质量难有保障。爱的是小餐饮紧靠社区,为百姓买早点、就餐确实提供了便利。
为解决这个难题,开发区相关部门不知做了多少次的检查、调研、论证,动足了脑筋。如铭和社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社区商铺始建时并未设计烟道,但该社区周边有20余家已在经营的各类无证餐饮店铺。这些无证小餐饮卫生状况较差,污染物排放不符合环保要求,特别是油烟的随意排放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大困扰,同时也存在着消防等安全隐患。
调研人员群策群力,分析了各种解决办法的可行性。经过各部门的深入探讨,决定从三方面解决铭和社区的无证小餐饮问题。首先,召集房东、业主进行座谈,要求业主从根源上限制好经营业态,在承租及买卖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使业主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化。其次,借鉴其他城区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排油烟及污水设备,最大限度降低油烟和污水对环境的影响,对整改后符合环保、卫生要求的餐饮单位先发证,给周围其他经营户树立典型示范。最后,对于不符合发证要求又不愿意配合各部门指导要求的,有关部门予以联合取缔。
“堵得彻底,疏得到位”。按照“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开发区开展整治行动以来,共组织开展取缔整治348次,出动执法人员1万余人次,取缔不规范食品经营户50余户,查处无证摊贩5700余起。另一方面,合理疏导规范食品经营户和无证摊贩。加强餐饮项目建设,通过建设餐饮美食广场、夜市、便利亭等项目,使无证无照的餐饮经营户入室经营。同时,提升环保及卫生设施,规范经营户经营行为。加大宣传培训,通过各种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编印发放食品安全宣传知识手册,举办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培训3800余人次。
区食安办协调工商、卫监、环保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联合监管,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机制,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开发区小餐饮的监督信息公示工作开展得很不错,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台账做得很全面。”这是浙江省“十小”行业整规验收组在对开发区“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规工作开展综合验收时给予的肯定。
大胆创新亮点频频
开发区正处于从“建区”向“造城”的转型阶段,生活配套设施相对滞后,为解决配套与消费需求的突出矛盾,开发区积极探索寻求解决方法,亮点频频。
在富士康厂区门口,出现了统一规格、统一形象的商亭,销售食品、日用品等,进出厂门的工人不时有人驻足购买。这是开发区针对辖区居民、工人实际需求推出的一个新举措。该商亭由白杨街道下属的投资公司出资建设,内设有水电及排污设备。目前已在富士康公司、顾家工艺、康师傅、巨星公司门口推出36个商亭,经营种类有干湿式点心、简单小炒、水果及日用品。商亭的设立,较好地解决了企业职工上下班及日常消费的需求。
提升改造农居小餐饮,也是开发区食品安全整治的重要举措。根据农居房特点,对已建成的农居房小餐饮进行提升改造。各社区对农居房的餐饮店统一安装烟道及油烟净化器,并要求配备冰箱、消毒柜等卫生设施。食安办联合环保、卫生、工商等部门,出台相应的环保审批和餐饮许可条件,适当调整发证要求,联合审批。同时,考虑到很多经营户文化水平较低、办证意识不强,由社区帮助经营户集中统一申办证照。
对已建成的居民小区,开发区根据居民的需求,创新设立蒸煮类餐饮。通过安装油烟净化等环保设备,在对居民和环境没有影响的情况下,允许在住宅楼下开设干、湿式点心等蒸煮类餐饮,发放蒸煮类执照。现已有50多家餐饮经营户取得蒸煮类执照。
大力建设硬件上档次的大众餐饮场所,是实现“吃得放心”的根本之举。开发区正在推广建设社区美食广场。对未建成小区和有条件的已建小区,合理规划建设餐饮美食广场,争取一社区一餐饮广场,对回迁安置小区进行统一规划。目前,已建成2个餐饮美食广场(智格社区、邻里中心),2个在建餐饮广场(七格社区、元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