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0日讯
两个月漫长的暑期时间,除了在家休息,或自主学习,还能做些什么?
与中小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在各种培训班之间的奔波不同,大学生的自主空间和选择显然更多。这个夏天,聚焦大学生的暑期生活,记者调查发现,除了立志考研,利用暑期时间充电学习的学生之外,半数以上大学生都把目光转向了暑期社会实践。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最初的目的是什么?赚学分,还是为了锻炼自己?通过这些实践,大学生能学到什么,又该注意些什么?
暑期社会实践大多为学校发起
记者通过在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所作的调查,给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进行归类,大致可分为个人实习、社会调研、支教、境外交流、生存体验和红色寻访几类。除了个人实习外,其余活动基本由学校或学院发起。也就是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大致还是立于学校的基础上。
调查结果显示,暑期实践中,自己找单位实习的同学占了30%,参与其他社会实践的占70%;其他社会实践中,支教占8%,境外交流占12%,生存体验占4%,红色寻访活动占6%,社会调研占40%。
以浙江大学为例,大学一、二、三年级,平均每个年级有60%以上的同学,参加不同项目的暑期社会实践,大部分社会实践项目由校方组织。
红色寻访成为今年社会实践新增内容
学校实践项目以捐物、支教为主要形式,参加的学生主要目的是为社会贡献力量,帮助落后地区,为需要的人带去知识和温暖。另外,今年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响应建党90周年,红色寻访活动尤其火热。大学生们寻访全国各地的红色足迹,北至黑龙江,南至广东,西至贵州等等,重温峥嵘岁月,感受革命精神。
浙江大学广告学专业大二学生都兴鸿就积极响应了学校的“献礼建党九十周年——红色寻访活动”,在校团委推荐的12个红色革命基地中,申请了东北地区的红色寻访活动。
七天的寻访活动,都兴鸿一行人有四天的时间在哈尔滨。他们走访了“七三一部队”遗址,参观了东北革命烈士纪念馆和哈尔滨市革命烈士纪念馆,还去了尚志市的纪念馆瞻仰赵尚志和赵一曼这两位东北抗日先驱。
除了这些参观活动外,他们的团队还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组织了一个座谈会,与当地的大学生共同探讨了保存红色革命基地的重要性和对大学生的启示性,并访问了哈工大的原保安处处长——一位参加过东北抗联和抗美援朝的老红军战士。
“虽然‘献礼建党九十周年’这个名号有些宽泛,但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实实在在收获的东西真是不少。”都兴鸿说,在访问纪念馆的馆长以及老红军战士时,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红色革命的记忆、对红色基地的保存并不只是一种面子工程,而是真的用心在做一份事业。
四成学生选择社会调研
对大学生暑期实践来说,社会调研是很多人最先想到的项目,这从40%的大学生选择社会调研作为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就可以看出。社会调研,最容易忽悠人,但要真正做好一个调研项目,却需要花不少力气。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广告专业大一学生王家璞,对如何过好大学生涯的第一个漫长假期,想了很久。最后,他和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团队做社会调研,他们选择的课题是微博营销。
“我本身对新媒体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微博,自己也在玩,觉得蛮有意思的。从课堂上也了解到,微薄作为一种新媒体,有着巨大的潜力。”王家璞说,微博营销,主要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微博,以关注、转发或抽奖等形式为自己做宣传。“它与传统宣传营销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双向互动沟通的新型营销方式。”
王家璞说,他们通过前期的背景资料和信息素材的准备,打算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现在问卷已经设计完毕,调查对象面向各行各业,以企业和个体商户为主。
“到目前为止,我们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问卷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考虑到问题的全面性,不同行业人的不同诉求,又要确保问题的选项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下一步,我们将会联系相关的企业进行调查工作,并对相关内容做一个详细的记录。”
王家璞坦言,社会调研,很能锻炼一个人收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如果只是敷衍了事,也很能蒙混过关,但无非是赚个学分,并不能真正锻炼自己。
暑期出国交流门槛较高
社会调研是暑期社会实践的一大内容。学生们参加社会调研,主题自拟,项目自定,限制少。如浙江省文化馆免费开放政策调查的社会调研。但个人类的调研项目较少,仍以学校组织为主。
相比实习和调研两类社会实践的低门槛,出国交流的标准显然要高不少,参与的学生人数也相应较少。暑期交流主要目的是短时间内感受异国文化和校园生活,可为今后出国做好前期准备,同时也能加强外语能力,结交国际朋友,扩大视野,开阔眼界。
以浙江大学为例,记者对浙大网站上公布的学生暑期出国游学情况进行粗略统计,该校暑期出国交流的学生超过400人。
记者调查发现,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大一学生,从比例上来说要高于其他年级。进入大二后,实习的学生比例大大增加。尤其是传媒和法学专业的学生,半数以上在各单位实习,参加学校暑期社会实践的时间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