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你帮帮我吧。要是不滴这个药水,我的鼻子就完全塞牢了,连气都透不过来。”昨天,50岁的杨先生带着一个小药瓶来到市中医院耳鼻喉科,这个药越来越让他觉得担心,因为原来一天滴两次就可以通鼻子,现在发展到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要滴一次。
像吸毒一样恋上了“神药”
杨先生一直是个慢性鼻炎患者,两年前听人介绍只要用上一种叫“滴鼻净”的药,鼻子不适症状马上会好转。竟有这么好的药?杨先生立马赶到医院,结果医院没得卖,于是又赶到药店,一看有货,而且才一两块钱一支。用上了“神药”后,效果立竿见影。于是此后,杨先生只要觉得鼻子不舒服,就滴上药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吸毒一样,他倒是越来越离不开这支小小的药水了。
耳鼻喉科的陈志凌副主任医师,听了杨先生的介绍心里就明白了大半,这可能就是一个误用滴鼻药水而变成药物性鼻炎的患者。经过检查,杨先生双侧下鼻甲黏膜苍白,中度萎缩,对血管收缩剂反应差,被确诊为药物性鼻炎。
“必须把这个药戒掉,给你换成其他能改善症状的低毒性药物,可能一开始会比较难适应,但是老药一定不能用了。”陈主任再三嘱咐杨先生。
鼻子不适用药要当心
陈主任告诉记者,滴鼻净是非处方药物,在很多药店里都可以买到。所以像杨先生这样的患者开始觉得上医院太麻烦,喜欢“自疗”,一开始效果是不错,但是长期下来,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加重了病情。
专家指出,目前很多滴鼻剂都具有较强的收缩血管作用,应用后,能使鼻黏膜血管收缩,从而缩小鼻甲,暂时改善鼻子的通气状况。但如果用药过量,血管收缩过度,持续时间过久,就可能引发“药物性鼻炎”。而如果更长时间用药不当或滥用,这类药物还会引起鼻黏膜的病理改变,影响到鼻内纤毛和植物神经的正常活动,可继发肥厚性鼻炎或萎缩性鼻炎;如果长期、连续、过量用药,还可能产生蓄积作用,以致诱发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什么是“滴鼻净”?
记者请教了市中医院西药房的王维主任,了解到滴鼻净这个药医院一直没有进,她也帮我们查了指导临床用药的《新编药物学》,上面明确写着:“滴鼻净属于萘甲唑林类药物,其药理为以肾上腺素药,有收缩血管作用。药液过多或误吞药液,均可引起中毒,对小儿尤须小心,婴儿、高血压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慎用,萎缩性鼻炎患者禁用。滴药间隔时间不少于4—6小时。不宜于长期使用,否则引起萎缩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