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的图书馆 |
钱江新城核心区雕塑小品——实况报道 |
钱江新城核心区雕塑小品——奔小康 |
《猫》来了,保尔·莫里哀乐团来了,曼托瓦尼轻音乐团来了……曾经担心的冷清场面并未发生,相反,杭州大剧院吸引了一批批一流剧团来到钱塘江畔。这座城市会心地聆听,优雅地品味,静静地成长。 文化,一如既往是钱江新城的立城之本。无论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还是随处可见的城市家俱,抑或一花一草,都倾注了新城对于人文精神的追求,也都联结着钱塘江与西子湖的文脉。
这座城市尚未诞生时,独特的精神气质便已先行注入了它的血脉。这座城市诞生之后,演出、会展,以及浩如烟海的书籍,仍在不断充实、锤炼着它的灵魂。
这副新的灵魂,脱胎于西子湖畔的千年积淀,随着开阔大气的钱塘江,奔向未来。
1、那些楼宇的故事
当你沿着解放路新城隧道一路向东,钻出地面时,你会觉得豁然开朗。这便是钱江新城,与秀丽婉约的杭州老城截然不同,雄壮开阔大气现代,将是它给你的第一印象。
传统的西湖文化,体现是一种精致和谐,是与小桥流水融为一体的,因此建筑体量普遍比较小。而钱江新城不一样,江面很宽,波澜壮阔,是一种大气开放的格局。因此,新城的建筑文化,必然是大气开放中融入精致和谐。
比如市民中心,就体现了一个“天圆地方、广域六合”的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极深的影响:“天圆”意味着运动变化,追求发展;“地方”则收敛静止,和平安逸。
具体而言,市民中心由六座环抱的建筑和四座方形裙楼构成。“方”、“圆”不是狭义的几何形状,更是一种哲学抽象,并通过建筑使用功能的设计将这种抽象变为具象,让抽象的“和谐”变成活色生鲜的人和事。
而国际会议中心和杭州大剧院这对“太阳月亮”,则寓意“日月同辉”。
2、大建筑,大视野
那么,这些建筑,又为钱江新城带来了什么?它们,是否仅仅是些好看的摆设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以“银月亮”杭州大剧院为例。其初建之时,确实有人提出,将一座顶级的文化设施放到当时尚人烟稀少的钱江新城,是否能物尽其用?然而,统计数据显示,自2005年建成开放至今,杭州大剧院已推出各类演出1000余场,接待观众近百万人次。去大剧院看话剧,去大剧院听音乐,已经成了新一代杭州人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儿。
“月亮”的对面,开张还不到一年的“太阳”,也在深刻地改变着新城的生活。
人们经常会把杭州叫做东方日内瓦,而日内瓦正是依托秀丽的风光,成了国际上响当当的会展中心。这也正是杭州的方向。
以“绿色”为标识的会展业,早已成为世界产业而引人注意。据估算,国际展览业的产值约占全世界各国GDP总和的1%。国际会议协会(ICCA)统计,每年国际会议的产值约为2800亿美元。
除了这些动人的数字,还有更大的一笔账——有了国际会议中心,杭州就有资本承接高端的会议和展览,就会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信息的发布中心”,这将极大地提高杭州的国际影响力。
不远处的城市阳台,则继承了武林广场和少年宫广场在杭州人心中的地位,成为市民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地标。
除了凭江观潮,2010年10月16日,杭州西湖国际烟花大会在钱塘江上绽放,其中一个施放点就在主阳台正对的水域。那一夜,“风从四面八方吹来,激动人心的音乐骤起响彻天外!”据统计,当时城市阳台观众达1.4万余人。
3、市民的家园
2011年1月,国内各大网站迅速流传着一个关于杭州图书馆的帖子,那是馆长褚树青说的一句话“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百度搜索相关结果近4万条。推行“平民图书馆”理念,让公共图书馆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传播知识,杭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宣告“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杭图对乞丐和拾荒者不设门槛,有人担心他们会弄脏书,把图书馆当避难所,而实际情况是这些人在这样的氛围下也会变得“自律”,会认真地把手洗干净,会坐得端正一些。作为一种文化,图书馆渐渐呈现出一种影响力和渗透力。
这座全新的杭州图书馆,就坐落在“天圆地方广域六合”的市民中心里。
在功能设计上,市民中心中央六座建筑是将来杭州市行政场所,四周的裙楼是供市民使用的场所,分别为杭州市图书馆、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杭州市市民服务中心。
2008年国庆节,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其中公共开放面积4万平方米)的杭州图书馆新馆开张了,开放率创全国第一。这里没有太过整齐的书架,馆内完全是自由开放的空间,软沙发、小靠垫甚至还有脚感很好的地毯,居家的温馨扑面而来。这里被称为“市民大书房”。据说因为担心地偏交通不便,当时预计开馆日最多2000人次,而实际来访接近4000人次。目前,杭图(包括少儿馆)工作人员总共190多人,工作日期人流量在4000~6000人次,双休日在12000~16000人次。
除了借书看书,在相隔不远的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可以看到杭州城市的历史变迁,通过先进的光电技术,杭州人感知这座城市的沧海桑田,感知她的美丽与变革的阵痛。
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每周都有上千少年儿童在此学习、游戏。这里还有国内首家、场馆规模亚洲最大的少年儿童体验类教育场馆“Do都城”,孩子们可以像大人一样,在安全互动的环境中尝试各项工作,体验真实的社会活动,理解通过劳动取得报酬的生存道理,为未来的健康成长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认识基础。
4、流淌的意味
当然,城市的文脉,绝不仅仅取决于那些庞大的建筑。
比如钱江新城里的城市家俱,就很值得一看。所谓城市家俱,就是指垃圾箱、椅子等公共设施。
这些东西全部经过一体化设计,也就是说,全部是为新城量身定做的,与整体环境很协调,都是现代的,简洁明了的。比如这些“家俱”的色调,就选了黑色,因为这是“永恒的颜色,很雅致”。
再比如新城主要道路中心绿化带的石坎子,就选用了西湖边常见的高湖石,透着杭州的气味儿。同时,上面精美的雕刻,也主要是西湖十景等江南风貌。“新城是大气开放的,但同时也要兼顾杭州传统的精致和谐。”
此外,在钱江新城中随处可见的雕塑,也大大地充实了这座新城的艺术气息,雕塑的风格兼容并蓄。国内雕塑家的作品,通常比较写实,而那些来自国外雕塑家的作品,“全是抽象的”。至于如何理解,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城的居民会做出自己独特的解读。
5、钱塘江,母亲河的学问
眺望城市全景,也可以徜徉在钱塘江的“史海”中。钱江新城,已成为新兴的钱塘江学的主阵地。
所谓钱塘江学,是杭州学的重点分支学科之一,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钱塘江文化的一门学科,事关钱塘江文化遗产保护、重大工程推进,事关史料抢救,事关知识普及,事关钱塘江流域规划、建设、管理等问题。
按照钱塘江学总体规划,2010年-2017年,将完成包括《钱塘江丛书》、《钱塘江文献集成》、《钱塘江通史》、《钱塘江辞典》、《钱塘江研究报告》在内的钱塘江丛书编纂出版工作。目前,《钱塘江丛书》已有37个课题开始编纂,其中4个课题已经送出版社审稿,今年年底前再完成20本丛书课题的评审并送交出版。《钱塘江文献集成》已经启动4个分册的编辑工作,目前已进入校稿和补充完善阶段,年内出版;《钱塘江学研究报告》第一轮征集已经启动,共征集历史文化课题1项、现实问题课题6项,计划于12月份启动第二轮征集工作。将来,在运河与钱塘江的交汇处,将建设一座钱塘江博物馆,专门来开展钱塘江学的研究,并展示相关研究成果。
与太阳系的形成不同,新城的“日月”,是先有“月亮”,再有“太阳”。2001年7月,钱江新城第一个标志性建筑——杭州大剧院正式破土动工,新城建筑由此拉开帷幕。据说当年剧院的设计招标几经周折,国内外数家设计机构较量了几个回合,最终杭州相中了加拿大著名设计师卡洛斯·奥特的“月亮”方案。而杭州国际会议中心这个“金太阳”,则在2010年底才建成开放。
新城的大多数建筑,背后都有值得一说的理念和故事。正在设计中的渔人码头生态公园观光塔,或许也会采用良渚玉琮的造型,一来呼应上游的六和塔,二来也能体现杭州深远的文脉。
据每日商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