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2日讯7月18日,金华市卫生监督所对市区泳池做了第二轮水样抽检。在此前的第一次抽检中,合格率达90%,10家泳池中只有1家不合格。
泳池水里到底有什么成分?
18日中午,市民刘先生带着儿子笑笑去市区江北新华街游泳馆游泳。正当父子俩在泳池里畅游嬉戏时,不远处的岸上,泳池工作人员拿着一桶蓝色的水,一股脑儿倒进了泳池一角。原本池水呈现的是蓝色,瞬间将一片池水染得更蓝。
刘先生很是纳闷,一连串的问题涌上心头:这桶蓝色的水,到底添加了什么成分?泳池里的水很蓝,是不是因为加了某种化学药剂?水是不是安全?蓝水直接倒入泳池,会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刘先生称,前两天,陈经纶体校游泳培训班的儿童,陆续有上百名持续高烧。发生在杭州的这起群体性卫生事件让他对水质很是警惕。游泳回来之后,他一直犯嘀咕:“直接倒入泳池的水究竟是什么?如果是消毒液,这么倒是不是合理?消毒液加多少量才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水为什么是蓝色的?他想请记者帮忙求证一下。
20日下午,记者来到新华街游泳馆了解情况。
“水为什么是蓝色的?”记者问一位正在冲洗池岸的工作人员。“你小学没学过吗?水本来就是蓝色的。”
下午3点左右,李大爷静静地坐在岸边,他的小孙子正在水里跟着老师学游泳。“泳池的消毒工作每天都在做,每天下午3点以后,我看到工作人员都在往池里加漂白粉之类的东西。”具体是什么东西,李大爷说他也不知道。
记者又问了周围一些陪同孩子游泳的市民,大家一概说“不知道”。其中一个干脆说:“加什么不重要,没有毒就行。”
“那不是漂白粉,是优氯净。”泳池管理科工作人员方永强说,“水里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三种:优氯净、硫酸铜、聚合氯化铝。”在新华街游泳池,这三种成分分别起到什么作用,用量是多少?
优氯净:一种白色的晶体,是有机氯消毒剂,性质稳定,能够抑制水里细菌的生长。用量:一池水1300吨,一次放2.5公斤优氯净。“用量控制很严格,每吨水里只有几克的含量,这已经是泳池里用得最多的消毒剂了。”这种白色晶体,每天要往池里撒三次:早上6:30~7:00,下午3:30,晚上10点。
硫酸铜:就是刘先生看到的那桶水里的成分。硫酸铜呈蓝色,用来抑制藻类生长。下完大雨后,一定要用。“室内游泳池的量不能多于1克/吨。这种化学成分并不可怕,只要用量严格控制。它是一种农药(波尔多液)的原料,经常洒在蔬菜上。”
聚合氯化铝:它是一种凝聚剂,能将游泳池里微小的脏东西凝聚起来,结成块,变成黑糊糊的手指甲大小的一块污物,沉淀到池底,最后,池底的水被抽走,用管子吸,用筛子筛,把污垢清理掉。“每一天,我们都要抽掉池底的125吨水,其中,有1/4是那些凝固的污垢。”
另外,水里还要加一点纯碱,用以中和水里的pH值,一般三四天放一次。“当pH值低于6,水呈酸性,就要加纯碱,pH值6.8~8.5是正常值,呈弱碱性。”
适量使用的消毒剂是必须的
“优氯净、硫酸铜、聚合氯化铝,这三种化学成分最常用,纯碱用得都不太多。”市卫生监督所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科科长吴滔表示,撒药剂的方法也有讲究,应是均匀撒在泳池里,而不是一桶一股脑儿倒进去。
“消毒剂对人体确实没啥好处,水中的氯对人的皮肤有一点点刺激,眼睛微微刺痛。”化学成分能不能不加?“不行,消毒剂肯定要加,因为水里的微生物繁殖很快,危害更大。如果去一个游泳池,没有闻到漂白粉的味道,反倒是一件坏事,可能水质会存在一定问题。”吴滔说。
在“百度知道”优氯净的简介中,它是有毒性的,为低毒。正常使用对皮肤黏膜无明显刺激性。
吴滔表示,只要用量能够严格控制,比如加氯量按池水中游离余氯量为0.3~0.5毫克/升计算确定,浸脚消毒池水加氯量按池水中游离余氯量为5~10毫升/克计算确定。这是国家标准,应该说是安全的。
目前市区有13家游泳池,有学校的、体育系统的、社会性质的、小区的。其中4家的卫生设备较先进,有循环净化给水系统,分别是浙师大、新华街、保集半岛、金华
一中。这一系统能将使用过的游泳池池水,按规定的流量和流速从池内抽出,经过滤净化使池水澄清并经过消毒杀菌后处理,符合相关水质标准后,再送回游泳池内重复使用的系统。
游泳者肉眼如何分辨水质好坏
方永强向记者出示了一个pH值、余氯比色器,这是一个用以检测水质状况的小仪器。据了解,市卫生监督所对泳池做了有关规定:做台账,记录余氯、pH值和浊度等相关登记,并要求泳池每天自测,制作水质公示牌,卫生状况“量化等级”上墙,顾客能在墙上看到3个“表情”:笑脸代表“水质优秀”,面无表情代表“水质良好”,难过代表“水质一般”。
用肉眼看水质,只能从表象上看水是否清澈、透明,有没有杂质。比起水质,游泳者个人卫生更需重视。吴滔提醒游泳者,游泳时要佩戴游泳眼镜;进泳池之前要淋浴,出泳池之后也要淋浴,最好打肥皂。
这些人不要去公共场所游泳:肝炎、重症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性病等患者,酗酒者;近期感觉身体不适,尤其是发烧、皮肤病、红眼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