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正在进行威风锣鼓表演。
省乔司监狱合唱团参加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演出。
省乔司监狱特警方队。
服刑人员艺术团表演木偶戏。
当今监狱的真实面,并不仅仅是耸立的高墙与电网、荷枪实弹的武警、神情严肃的民警……高墙下的世界,正由于文化的氤氲而悄然变化着——
比如教育改造服刑人员,使他们在提升文化知识后能有更多的职业选择,重燃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如众多的青年民警,他们的加入给监狱带来了更为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纪律之下给予犯人更多的人文关怀之情”,高墙之内,文化氛围显得愈发浓厚。
点滴变化,源自于浙江省司法厅一直以来所倡导的监狱文化建设。这其中,作为全省最大的农场监狱——乔司监狱可说是亮点颇多:今年6月底,120人的监狱合唱团分获浙江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庆祝建党90周年合唱大赛两项一等奖;7月1日,监内电视台正式开播;现在,监狱艺术团又开始排演起新节目,将在今年国庆推出动漫专场演出。
原来,这里的文化如此精彩。
艺术感染魅力足
在乔司监狱一分监的礼堂,我见到了正在排练节目的服刑人员小罗。
“你是什么时候加入艺术团的?”
“报告,我是2007年7月15日加入艺术团的。”
“几年前的事情,你怎么把具体日子记得那么清楚?”
“因为那天对我来说是我的新生,没有李团长,我不可能重新认识自己。”
小罗口中的李团长,就是名闻整个乔司监狱的艺术团团长,即将在今年8月21日退休的民警李玉成。他的名气,可以说是因一次摔跤打响的。
那是2007年9月的一个晚上,李玉成带领20多人的艺术团刚刚结束在一分监狱的演出,安顿完犯人后,他沿着乔司监狱内的小道慢悠悠地骑车回家。或许是因为脑海中不断浮现刚才的感人场景,他渐渐加快了速度,却没有瞥见小道上横放的数根粗大的电缆线。
“哎呦!”李玉成重重地摔下车。更为不幸的是,他的胸部压在了自行车的横杠上。下沙东方医院开出诊断结果:4根肋骨开裂,卧床静养。
李玉成很懊丧。这次巡演是艺术团的第一次正式演出,一分监狱的演出还只是巡演的第一站。
“任务一定要完成。”他用松紧绑带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继续带艺术团巡演。这一演,便是13天。据当时观看演出的民警回忆,演出很成功,但李玉成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整整一个月都无法下床。
这次巡演后,监狱艺术团在服刑人员中有了名气。许多服刑人员都向艺术团打申请,希望加入到这个团队中。李玉成说,犯人们进入到艺术团后,违规的行为逐渐消失,心态更好了,还带动了身边的服刑人员学习艺术的积极性。
服刑人员小罗就是其中之一。加入艺术团4年来,他从一无所长到学会了演奏、舞蹈、灯光设计等技能,“我正在学视频剪辑,这个技能对我很有用。”如今的他很自信。
“我们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就是希望服刑人员能有所学、有所乐、有所悟。”一分监狱副监狱长徐楚庭说。监狱艺术团现在归属于一分监狱,他们累计已经完成78场演出,每年至少编排20个新节目,个个不重样,观看人次数以万计。
“一区一队、一队一品”是乔司监狱开展的一项颇有特色的文化活动。2005年来,乔司监狱各分监组织犯人打造出包括太极拳、扇舞、余杭滚灯等6支不同特色的艺术队,精彩的集体表演不断引来监狱内外观众的惊叹。
在八分监狱,还有一间将近5000册图书的图书室,创业、励志、法律类的图书整齐地摆放其中,每一位犯人都可以借上几本。“这个图书室是和浙江图书馆联手办的,浙图每个月都会前来更新500册新书。”八分监狱监狱长何剑锋说,“分监狱还有2万册电子书,20台电脑,像《弟子规》、《文澜讲坛》等书和节目,服刑人员都很着迷。”
联手浙江大学等知名学府的专家给犯人举办论坛,和杭州服装职高等学校开展“开放式办学”,这些也是乔司监狱提升犯人文化水平的好办法。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乔司监狱共有5万余名服刑人员参加了职业培训,其中1000余名服刑人员获得中级证书,60多名服刑人员获得高级证书。
喜爱文化的心灵是健康的,此话不假。
两特两为铸细节
“乔司监狱40岁以下的民警占70%以上。现在连90后都有了,今年还要招收100多位青年民警。”在乔司监狱政委王光华看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是让青年民警顺利融入团队、提升工作干劲的一剂良药。以此为目的“阳光·海潮”监狱文化发展5年规划已经步入实施阶段。
作为现代化的民警,在监狱工作中可不仅仅是服刑人员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还要成为他们的老师、心理辅导员和医生,压力巨大。这无疑对监狱民警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警的工作相对枯燥和单调,只有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入文化元素,才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未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王光华认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为责任而奋斗,为荣誉而拼搏”的“两特两为”精神,是为监狱民警打开未来之窗的钥匙,也是“阳光·海潮”这项规划的本质。
或许我们从乔司监狱平时工作的细节中,可以更为清楚地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这是一个囚字,现在将中间的人字竖起来,即告诉服刑人员可以通过改造重新做人,也让民警知道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在何剑锋的办公室里,他向我展示了即将报批的监区浮雕模型草案,“八分监里80后民警占了一半,我们希望这些浮雕能让他们产生一种‘愿力’,以此形成团队文化。”
“人的思想决定人的行动”、“工作时间就是有要求和有压力的”,随着中青年民警间代沟的消除,一种共同学习的风气逐渐形成。监狱联合浙江大学开办的“名师讲坛”是工作刚满3年的小邵汲取知识的地方,“这个讲坛从2009年开办,每年6期,对我的帮助很大。”
乔司监狱组建了民警防暴队、民警军乐团等“四队一团”,在各项汇报演出中都获得了骄人的成绩;而由各个监狱领导分别挂帅的摄影、钓鱼、篮球等6家协会,则成功凝聚起青年民警的心;此外,这里有全国最大最全的监狱博物馆、先进的运动设施,还组织民警开展多项理论研究……
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使监狱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人互促”的良性循环。
文化关爱出新招
“在监狱里,服刑人员学到了不少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但由于与外界长时间的隔离,使很多即将刑满释放的犯人心里十分矛盾,既期待早点出狱,又害怕面对社会。”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犯罪心理学副教授邵晓顺在分析全省监狱现状后说道。
一位民警告诉我,曾经有位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匆匆接过民警递来的几百元钱便坐上车赶回家,却在路上将所有的钱都给了司机。原因很简单,他以为那几张红色的货币面值是10元。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那么,能不能创造出一个独特的分监狱,来给予犯人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呢?
2010年12月8日,乔司监狱探索设立的全省首个出监分监狱和回归中心开始试运行。这里是服刑人员走出监狱的最后一站,让他们能体验到逼真的“回归生活”,不至于在踏入社会时茫然不知所措。
今年4月,出监分监狱正式揭牌成立。截至目前,已先后有2000多名即将刑满释放的人员从这里走向新生。
这个出监分监狱到底是什么样的?为探个究竟,我走入其中,只见走廊旁的几个房间门敞开着。第一个房间内,摆放着两台模拟公交车查询台;第二个房间,是银行模拟柜台,另有一台取款机;第三个房间,是犯人出狱后落户的派出所模拟台;第四个房间,则是模拟人才招聘市场的展示台。一切都井然有序。
“只要服刑人员即将释放,他就会被安排到这个分监区来,在填写申请表格后,民警们会出现在虚拟社会系统的各个位置,为他们详细讲解每个生活环节的操作方法。”一位民警告诉我。
出监分监狱政委谢谷民介绍,出监教育为时3个月,分两个阶段实行:第一阶段由各分监狱对刑满释放前的犯人开展为期2个月的出监教育。如果有犯人没有获得职业技能培训证书,就对其开展短期技能培训,给他们回到社会后创造就业谋生的条件。“只要获得中级证书,一般情况下每个月3000元收入不成问题。”
最后的1个月则被拆分为3个10天,逐步放宽服刑人员的‘自由’,这是第二阶段。“我们实行的是‘监禁式-过渡式-社区式’分级管理模式,目的是使他们逐步适应从‘服刑人员’向‘合格社会人’的转变。”
在最后的10天里,犯人们的生活将变得更为“自由”。他们可以在社区式监房内一起观看电视节目,也可以在书画室内挥毫泼墨,还能走到二楼的图书室随意翻阅,每一个人的神情都透着喜悦。
一所“分监狱”,架起了即将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与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之间连接的桥梁。
记者手记
以文化人,是浙江省司法厅党委的工作理念之一。乔司监狱的这些做法,同时也是全省监狱单位普遍采用的工作方法。
在民警队伍建设方面,浙江省司法厅党委与时俱进,根据监狱劳教人民警察职业特点和队伍建设实际,在全系统开展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提炼出民警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忠诚、公正、廉明、奉献。
在十里坪监狱,民警进行了“别人和我比待遇,我和别人比奉献”讨论;金华监狱推出了“寻找身边的好同志”活动。浙江省司法厅先后推出的司法行政系统“十大最具影响力人物、百名优秀人物”评选活动,涌现出浙江省第六监狱副监狱长柯甫贤等一大批先进人物。
今年,浙江省司法厅围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了以“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为主题的民警全员教育和政治理论学习,推出创先争优“闪光言行”评选展示活动。
此外,浙江省司法厅还集中在浙江法治在线推出“司法行政群英谱”专题;监狱系统开展了以发扬优良传统、公正廉洁执法为主要内容的科监区领导和青年民警专题培训班,全方位提升民警队伍专业化水平。
“监狱劳教人民警察肩负着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特殊历史使命。”浙江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赵光君说,“如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构建和培育具有时代特征、浙江特点、监狱劳教特色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对进一步推进监狱劳教警察队伍革命化、专业化、正规化建设,促进监狱劳教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我们在乔司监狱看到的场景,正是浙江省司法厅党委工作思路的一种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