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8月2日讯 在浙江省,“农民”两个字正逐渐从“身份”变成一种“职业”。
在浙江省许多地区的田间地头,都出现了这样一批专业农民,他们或是自己从事种养殖业,或是专门为无暇顾及田间生产的村民提供农业服务。在七成以上农村劳动力已从事非农产业之后,在浙江当“专业农民”成了一个不错的职业。
俞德苗是浙江省诸暨市的种粮大户,从1996年就开始种粮的他如今打理着280多亩土地。“村里有70多户自愿把地流转给了我,可以选择要钱或者要粮。然后他们去厂里上班,我来当农民。这样大家都不用分心,各自从事自己擅长的行当,最终大家都得益。”俞德苗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代农业生产主体的不断壮大,是浙江农民开始出现职业化苗头的现实基础,不断涌现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成了“职业农民”的摇篮。
至十一五末期,浙江省土地流转累计总面积707.5万亩,占总承包耕地面积的36.2%。与土地流转相伴随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在农业产业化组织中,领办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专职技术人员等已经成为准职业农民。
与此同时,工商资本大量涌入农业,也为职业农民的产生提供了土壤。连续8年来,浙江省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额度都在120亿元以上。它们的进入不仅为现代农业发展引进了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其生产管理团队也成为职业农民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浙江省各地为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通过创业补贴、平台搭建等措施给予大力支持,从而吸引了一批高素质的大学生,也成为新生代的职业农民。
“农业要发展就需要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浙江省农业厅经营管理处处长童日晖对记者说,职业农民群体的出现对稳定农业生产,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