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3日讯
本报记者对话市食安办常务副主任潘人伟
对话
问:近年来,我市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狠抓基础工作和源头管理,全力保障食品安全,目前食品安全状况到底如何?
答:总体来说,我市的食品安全状况是稳定向好。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我市各级监管部门狠抓基础工作和源头管理,全力保障食品安全所带来的成效。
今年上半年食品安全抽样检测显示,全市基地蔬菜、水果在线检测合格率100%,生猪合格率99.9%,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93.08%,2010年和今年上半年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也未发生被媒体曝光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向好的态势,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问:瘦肉精、染色馒头、假薯粉……单是今年食品安全事件就曝光了好几次,在应对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时,我市做了哪些工作?
答:我们有一支由农业、贸粮、工商、质监、食药监、卫生等各部门组成的执法队伍,每当发生紧急突发性事件,都会在第一时间内启动应急机制,并按照国家、省、市有关部署要求,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我市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专项清查或打击活动。今年以来就已组织了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瘦肉精、问题馒头、塑化剂、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保障等多项专项整治和专项行动,均取得了良好成效,也震慑了犯罪分子,保障了市民的饮食安全。
问:您是我们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但同时也是一名消费者。当外地各种食品安全问题频频爆发,不知道您坐在餐桌前,会不会也像一些百姓一样,会有还能吃什么的困惑?
答:我觉得对食品安全问题,应该两种心态都得有。一方面,最近社会上出现了不少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特别是一些不法商贩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恶意行为,形成了一些社会的热点问题。这些事件的频发,表明了食品安全形势仍较严峻,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仍任重道远。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我们要客观地看到,发生的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事件,都是在一些局部的地区、局部的地方发生的一些个案,作为消费者,不必过度恐慌。从近年来我市的一些举措上可以看出,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比如我们通过创新监管模式,强化日常监管,继续实施农村“三网”建设工程、示范创建工程和食品放心工程,在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服务等各主要环节规范化建设成果都得到了巩固深化,有效保障了群众饮食安全。
另外,我们在信用体系建设、信息共享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各类食品监管长效机制趋于完善,进一步健全了信用评价体系,全市乳及含乳制品、肉制品、植物油、酒类、饲料及食品添加剂六大类91家企业负责人签订了《湖州市食品企业“讲诚信保质量树新风”活动倡议书》。同时,市、县区均开通了食品安全信息网,部门间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和共享机制日益成熟。
问:您认为对食品安全,目前最需要向公众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答:公众要比较理性地对待食品,增加对食品的一些科学认识。比如一谈添加剂就认为对人体有害,这是一个误区。
目前,社会上“谈添色变”,是因为大家混淆了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概念,食品中是不允许添加非食用物质的(如瘦肉精、苏丹红等),但食品中是可以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些食品因工艺、贮存等需要必须添加食品添加剂,当然要科学、合理、合法地使用。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中添加和使用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加工生产的需要,对于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证食品供应,繁荣食品市场,满足人们对食品营养、质量以及色、香、味的追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以各种方式让科学的食品安全知识在消费者中普及,提高消费者自我辨别的能力;各种食品安全信息要由一个客观、科学、权威的渠道向社会发布,并且要及时、如实地向公众传达,不断提高信息透明度,公众的疑惑才会减少。
问:对于下一步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工作,我们将有哪些打算?
答:下一步将继续把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瘦肉精整治作为食品安全整顿的重点,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全过程监管。同时,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针对目前检验检测资源分散、利用率低等现状,要求县区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整合检验检测资源,按照统一检测计划、统一检测经费、统一检测信息发布的“三统一”要求,发挥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将食品检测工作覆盖到地产食品、农(水)产品、流通领域重要食品、餐饮服务环节等食品,为监管部门、社会公众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多种技术服务。
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所以我觉得筑牢食品防线,还要全民动员、全民参与。我们食安委的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监管。让一些不法分子、不法行为在全社会共同的监督、严格的管理下,让它没有生存之地。只有在全民的共同努力下,我相信湖州的食品安全,一定能够得到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