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任山葳
浙江在线08月11日讯
昨天,国家卫生部下发《关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该意见指出,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是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的显著特征和巨大优势,其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较为低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然而,原本价廉物美的中医中药,现在却遭遇了中药材价格暴涨的问题。这不仅让一些老中医们在把脉问诊后“难以下药”,更是让患者“难以下咽”。
据记者调查,自2009年以来,短短的两年时间里,部分中药材的价格翻一番已不足为奇,在这轮中药材涨价浪潮中,波及了几乎所有目前经常使用的品种,个别中药材的涨价幅度更是能用“疯狂”来形容。
现象
“疯狂”的太子参暴涨1331.82%
一位从事中药材经营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2009年底开始,全国中药材的批发价格就一直在上涨。中药材的价格体系比较特别,在种植的时候属于农作物,批发价格随市场走;但加工成饮片或者成药时,就属于药品了,价格由政府制定最高限价,这有时会导致价格的倒挂。
市中医院药剂科王杰主任告诉记者,前些年中药材的价格相对平稳,虽然有时价格有所调整,但也都只是微调,可这两年调整的幅度实在太大。王杰给记者提供了一份他们医院长期以来用得较多的50种中药材价格对比表,这份表格的调价时期为2009年1月至今年6月。记者从表格中看到,涨幅最大的是太子参,2009年1月份的价格是每公斤66元,而到了今年6月份其价格已经达到每公斤945元,其涨幅为1331.82%。还有一些常见的中药材也是价格不菲,诸如生黄芪原价是每公斤33元,现在是每公斤151元,涨幅为357.58%;川冬麦原价是每公斤54元,现价是每公斤444元,涨幅为722.22%;还有党参原价是每公斤65元,现价是每公斤301元,涨幅为363.08%,等等。根据表格显示,涨幅在100%以上的中药材比比皆是,如伏苓、薏苡仁、炒白芍、蒲公英、半夏(制)等等。
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监测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平均涨幅为109%,涨幅超过100%的品种多达96个,其中28%的中药材涨幅超过51%,2%的中药材涨幅超过300%。
反映
医生:我现在也不知道如何开处方
周建扬是市中医院医务科科长,也是一名内分泌科知名中医专家。周医师告诉记者,她在前些年给患者看病根本不需要考虑费用的问题,因为那时随便你开什么中药材(名贵药材除外),其处方价格也不会超过100元,一般在五六十元,而现在她都不敢给病人开药。尽管她想办法去节俭,可每张处方也都在100元以上。
前几天,周医师接诊了一个甲状腺结节的病人,她知道一味叫做“穿山甲”的药材,对这种病人效果非常好。于是,她在病人的处方中加入了这味药材,然而,当她把这个药材打入电脑处方时,她吓了一跳,就这一味药材价格需要600多元。无奈,她只得将这味药从处方中拿掉,并给病人做了许多解释工作,而病人自己也觉得这实在太贵了,同意周医师给他开另外的替代药材。
周医师告诉记者,现在他们这些中医师都会碰到不知道用何种药材的境况。作为医生,用药时当然首先考虑对病有疗效的药,可是现在却很是无奈,对症施药的同时还要避免因为药材价格的高昂让病人难以承受。像原来那些疗效好的党参、玫瑰花、黄芪、银花等等,现在都不太敢用了,要么在量上减少些,要么选择一些药效相近而价格相对便宜的药材。
患者:同样的7帖中药价格翻一番
“前两年,我服用7帖中药的价格大概是80元左右,现在都翻了一番了!”昨天在市中医院中药房前,75岁的老人钱某掏出了自己的处方,上面清楚地显示,这次7帖中药的价格是165元。
家住江东某小区的老人钱某告诉记者,他因为糖尿病一直服用中药多年,此前虽然也经历过中药材涨价,但范围如此广、幅度如此大的涨价,“从来没有遇到过”。钱某说,医生对他这样的老人还是特别照顾,否则,按照医院和相关部门的规定,他的处方远远超出了这个价格。
与钱某有相同感受的人不在少数,在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诊室,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病人,他们都表示,已经明显感受到中药价格上涨了不少。在江东百丈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姓陈的医保病人说,药费翻番,对于像他这样的医保病人,实际支出也同样在增加。他原来配7帖药自己支付10元左右,可现在至少也得20元上下。
而对于那些自费的病人就明显感受到不能承受之重了。江东白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前不久有一位长期在他们医院吃中药的自费病人,原来每月的费用也就2000元左右,可现在他至少也得4000元以上。
调查
供不应求、游资炒作是涨价的两大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药材价格的上涨呢?
“市场因素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一位多年从事中药材批发经营的业内人士解释,“这几年,我国遭遇了多次的旱灾和水灾,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中药材的产量,从而影响价格。”
市中医院药剂科主任王杰说,除了天气原因,农民种药积极性下降,也导致了药材种植面积减少。以党参为例,党参是3年生的药材,第一年育苗,第二年移苗,第三年根须才开始变粗变壮。从种到收,一亩党参需要60个工,也就是说1个人需要花费60天的时间专门料理。除了在田里需要付出的劳动,收获之后,还需要用手搓揉,对党参人工加工,以达到最佳的药效。
一般情况下,党参亩产统货100公斤,按照前几年1公斤10元的收购价格计算,一亩地的收入是1000元钱。同样是收入1000元,种马铃薯只需要15个工,种玉米花费的时间更少。药农自然不愿费时费力去种植药材。
据记者调查,另一个原因就是市场需求的增加。市中医院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因为中医中药价格相对较为便宜,所以深受群众的喜欢,有病治病,没病还可以调理身体起到防病的作用,所以,使得中医中药的需求量大增。
王杰还告诉记者另一个原因就是,有人从中炒作。他说,这轮中药材价格上涨,游资炒作也是显而易见的。据他所知,有些供应商,在这一轮的中药材涨价中,仅是党参就赚了好几倍。
担忧
不能让价格成为中医发展的瓶颈
在国家大力扶持中医中药进社区的大背景下,宁波市的中医进社区推进速度也极快。据市卫生局医政与中医处相关负责人称,目前宁波市各个区都在开展中医中药进社区服务,江东、海曙等几个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发展成为国家级示范区,中医中药在社区也深受老百姓的喜欢。
江东白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林伟良介绍,他们现在的中医中药服务要占社区门诊的70%左右,而江东百丈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明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中药服务的门诊比例还要高,据统计都在80%以上。另外,宁波市的其他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都在50%左右。
江东区卫生局有关人士称,随着中药材价格的不断攀升,他们很担心这样一个新兴的社区卫生服务品牌,会不会因为中药价格的高涨而被社区居民摒弃,若是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太不幸了,毕竟老百姓看中的是中医中药的价廉物美。
市中医院党委书记曹秀娟也感叹,原本只有一些吃不起西药的贫困人群和一些老年人特别相信中医这个国粹,现在似乎吃中药已成为有钱人的专利,这绝对是不正常的现象。她希望国家和有关部门能及时出台一些政策来大力发展中医中药事业,合理地抑制中药材价格的飞涨,让老百姓看得起中医,也吃得起中药。
建议
国家给予药农适当的补助
那么,对于这样迅速上升的中药材,老百姓不断增加的中药费用,宁波市有关部门是否有更好的办法去管理,不仅让老百姓不会为吃中药而发愁,也能让医生为患者合理用药?
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卫生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他表示,中药材价格的上涨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上海、杭州等地也曾试行过限价处方的办法,可收效却不是很理想。他们也在会同相关部门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难题,但目前来说,还没有找到更有效的途径。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国家应该加强对中药材的管理,合理地进行调控,对于一些生产种植中药材的药农应该像补贴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一样给以适当的补助,这样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材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