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杭氧临安新厂区。 |
浙江日报8月15日讯 老企业、大企业如何转型升级,保持持久的竞争力?
决定浙江未来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实现重点突破,加快形成竞争优势?
作为制造业大省,浙江众多企业如何真正突破发展的瓶颈,走出一条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路,在全国乃至世界市场上进入竞争力的第一方阵?
盛夏,本报记者深入杭州四家老企业: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杭州制氧机集团、杭州锅炉集团、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发现他们紧紧抓住市场竞争力提升这一核心,很好地回答了当下企业诸多的紧迫问题。
转型,在全球市场铸就优势
7时40分,杭州石桥路357号,29岁的叶片车间工人岑国锋开着凯越车,鱼一般地“游”进杭汽轮厂区,一辆,又一辆,小汽车紧随其后……
2500多名员工中近一半开着私家车上班,一线工人的税前工资平均近10万元,每年100名一线工人出国旅游……这就是今天的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
在杭氧、杭锅、杭齿,我们也不断听到职工收入四连增、一线工人年工资5万元以上这样的介绍。我们深知,只有这样幸福的员工,才能在车间里高效细致地打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抢占制高点。
四家老企业的竞争力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也正是从此开始的。
他们,都是建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装备制造业老国企,通过多轮体制、机制创新,都已脱胎换骨成为公众公司、上市企业。
他们的厂史上曾留下过众多中国第一:第一家引进德国西门子技术的工业汽轮机企业;生产出第一套制氧能力为每小时30立方米的空分设备,第一台船用齿轮箱……
今天,他们依然搏击在市场浪尖,成绩更为耀眼,杭汽轮、杭氧更是进入了本行业的全球第一方阵:
杭汽轮股份公司所在的汽轮动力集团,主营业务收入从2003年的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76亿元,利润总额从0.6亿元增长到13.5亿元。其工业汽轮机的制造能力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不仅彻底终结了国外设备垄断我国高端工业汽轮机市场的历史,产品还打入美、欧市场。
杭氧,不仅能设计制造每小时8万立方米等级的空分设备,还储备了制造9万、10万立方米等级空分设备的研发设计技术,代表我国最高水平,雄踞世界5强。其产品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并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杭锅,燃气轮机余热锅炉、水泥窑余热锅炉等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迄今为止,共生产了上千台(套)节能型环保余热锅炉,这些产品全部投运,年发电量相当于一个三峡水电站!
杭齿,国内唯一一家齿轮箱产品系列全覆盖的企业。船用齿轮箱的市场占有率高达65%,工程机械行业变速箱国内占有率也是第一;他们制造的倾角传动齿轮箱,能让测量神舟飞船的船只在风口浪尖上瞬间稳定,从而获取科学数据。
如今,扩大海外市场、成为一家国际化公司,正成为这四家企业的共同战略。
自强,从制造到创造
2011年5月6日,北京。5月16日,深圳。
杭汽轮先后与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签订重要的技术协议,前者研发的第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的辅助应急给水泵用汽轮机将在两大集团的核电项目中启用。
这是我国在核装备领域的重要突破!为此,杭汽轮的技术研发团队整整奋斗了两年。杭汽轮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叶钟介绍:“该给水泵组是核电站最后一道安全防线设备,这种汽轮机只有英国一家公司能生产。这意味着我国百万等级压水堆核电站倒数第二个关键设备成功实现了国产化,也是我国核电工程迈向国际的关键一步。”
“一套大型或特大型成套空分设备就相当于一个工厂,直接投入至少上亿元,如果采用国产化,起码可以节省30%的费用。”杭氧集团董事长蒋明清楚地记得,几年前,他被邀在酒泉发射基地观看神舟七号飞天的同一天,杭氧自主研发制造的国内首台6万等级空分设备在上海宝钢成功出氧——因为杭氧这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曾一统天下的某洋品牌每台设备马上降价1亿元!
这样的PK已成常事。
宁波,镇海炼化,我国最大的年产百万吨乙烯装置已投入使用1年多。“这是我国石化领域最后实现国产化的关键设备。”技术人员介绍,“起驱动作用的工业汽轮机停转一天,整套装置就要损失上亿元。”过去,这样的汽轮机制造全部被美国GE、德国西门子等垄断,现在,镇海炼化启用的3台汽轮机中,两台来自美国GE,一台来自杭汽轮。“运行下来,杭汽轮的综合性能甚至更好!”
“拿来主义”可以使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快速提升,但这仅仅是开始,只有真正将舶来的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创新,才能使自主创新能力产生质的飞跃。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说易行难。以杭汽轮为例。1976年到1985年,杭汽轮与西门子开展战略合作,开始出资买设备、买制造技术。工业汽轮机零部件多达1.4万个,第一个10年基本上是按西门子图纸依葫芦画瓢生产组装;第二个10年才开始对非关键部件进行部分改进,直至逐步掌握了转子、叶片等核心部件的设计技术,开始进入全面创新阶段。
如今,昔日的“学生”成了竞争场上的强手。“师傅”技术转让给“学生”的工业汽轮机最大功率不到6万千瓦,目前“学生”已能提供功率超过7万千瓦的工业汽轮机,还储备了制造世界最大10万千瓦等级工业汽轮机的核心技术。“师傅”只教“学生”用液压控制系统,“学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目前全部采用了自动数字化控制系统。如今,杭汽轮又在向被誉为世界装备制造“皇冠上的明珠”——燃气轮机制造领域进军……
无独有偶,杭氧,早年从德国引进制氧能力10000m3/h的空分设备制造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继跨越了30000m3/h、50000m3/h、60000m3/h等级空分设备的门槛。如今,他们自主研发的设备,卖到了世界制氧机的诞生地——德国。
在杭汽轮,研发体系建设的目标可以用“三个一”来概括:设计一代——今天的技术,开发一代——明天的技术,储备一代——后天的技术,技术始终保持领先市场5年!为此,公司设立了三个层次、又有机融合并促进的研发体系:车间技术部门,负责解决产品制造中的技术难题;分(子)公司的设计、研发部门,负责合同产品的设计及产品的更新换代;集团中央研究院,负责前瞻性的产品和技术研究。
与杭汽轮一样,另三家企业也已形成系统的技术研发体系和思想,技术创新已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他们都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专业研究所等高水准创新平台,科研人员的智慧得以“集成”,各种新产品、新技术得以源源不断地推出;
——他们都注重联合创新,与国内大学、科研机构建立新型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同时广泛与国外开展合作交流,使整体技术始终处于国际前沿;
——他们都注重高强度技术投入,近些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以上;
——他们都拥有占比相当高的科研人员和经过严格训练、具有较高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在这些企业,科技人员、技术工人获重奖已不是新闻……
超越,牢牢把握竞争的主动
走进这四家老企业,记者深深感受到,身处完全竞争的领域,只有善于发现市场、抓住机遇,并不断在自身优势领域做大做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尽管杭锅的余热锅炉在国内有口皆碑,但东方电气、哈尔滨电气和上海电气三个向来以制造大型电站锅炉为主的“老大哥”,最近也加入到燃气轮机余热锅炉的订单争夺中。未来几年这种锅炉的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如此大的蛋糕谁不眼红?
不轻敌,也不怯阵。杭锅总经理颜飞龙很是自信——在余热利用行业,杭锅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全国有数百家锅炉厂,当年杭锅独辟蹊径,选择了更加符合自身基础和国家环保产业政策的余热锅炉,从而脱颖而出。
“以前谁也想不到,水泥窑两三百度的废气除了排放掉还能做啥?2001年我们造出了余热锅炉,将这些废气回收利用发电,可以满足水泥生产线1/3的用电需求,还减少污染。”颜飞龙记得,他们的客户从五六个到五十、六十个,最后促成国家规定——所有新建水泥厂必须配建水泥窑余热回收发电装置。同样,着眼于杭锅对烧结机余热锅炉开发的推广价值,2010年工信部下文要求,所有新上钢铁项目必须配建烧结机余热回收发电项目。
认准了国家节能减排的大趋势,在杭锅人眼里,没有废物,只有资源。“从余热利用率来看,国内目前只有35%,而发达国家早已超过85%。只要有余热跑冒滴漏,就有我们的市场。发现一片市场,我们就开发一种产品!”他说。
走进杭齿的车间,得先套上塑料鞋套,以防鞋子上的灰尘污染车间里的精密设备和齿轮产品。捕捉到海洋经济、低碳产业发展的商机,这家老企业正介入大兆瓦海洋风力发电增速箱制造、海工设备制造领域,车间里也不是人们印象中的“傻、大、黑”——近年来,杭齿投入数亿元更新关键装备。以前,一种2兆瓦风力发电增速箱的零件要两个班次工人、16小时才能加工出来,现在用最先进的数控磨齿机只需50多分钟,精度还高了好几级。
在杭锅崇贤厂区,浙江体量最大的重型设备厂房(一期)已经投运。在这里,两台500吨的行车可以把1000吨的装置从车间直接吊装上船,从京杭大运河运至国内各大港口。借助于新基地,杭锅正步入当今世界先进的余热利用与环保技术的最前沿,着力研发可实现零污染排放的大型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装备。
在全球化时代的高端市场争夺中,杭汽轮、杭氧正努力缩小与西门子、GE这些巨头在材料、工艺、包装、品牌等很多软实力方面的差距:杭汽轮在产品设计上严格按照国际最严格的美国石油协会标准,每一个焊接件、每一道焊缝都有专门的质量文件;杭氧制造的装备不断向大型化发展,能耗则越来越低……
创新,从产品到产业链
6月14日,杭氧股份连续发布公告,其中显示,1.19亿元超募资金投向了气体项目,目前杭氧股份的工业气体子公司已增加至14家。
“跟有需求的客户签订协议,企业就像用水、用电一样,向杭氧采购生产过程中需要的产业气体。”集团董事长蒋明介绍,未来五年,供应气体的销售额将超过总产值的一半。这就好比以前是养奶牛、卖奶牛,用户自己挤奶;今后我们直接向别人卖牛奶,市场需求量更大,效益更高。
如果说工业气体是工业生产的“血液”,那么制造“血液”的“心脏”就是空分设备。随着中国工业气体供应市场化的来临与加速,在不远的将来,大部分工业气体的供应将由专业气体公司来承担,而具备成熟气体业务的德国林德公司、法国法液空公司已经在杭设立分支机构,来到了杭氧家门口。“上市以后,我们有了持续的投资能力,既可以卖设备,也可以供气,提供工业服务,成为服务型的制造企业。”
“今天,工厂和工厂的竞争,已不光是产品之间的竞争,更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谁掌握了上游的整体解决方案能力,谁就控制了下游的定货权,最终控制利润。”杭汽轮集团董事长聂忠海说,劳动密集的制造业从总体上来讲利润已呈递减趋势。像GE、IBM这些大型跨国公司,都已经将竞争重点从产品制造转向客户服务,“当然,这种能力,要靠高端的技术和品牌支撑。”
2010年,杭汽轮仅水泥窑余热发电工程产值达10亿元左右。像日产水泥5000吨的水泥厂余热发电,过去只卖汽轮机单机,价值大概500万元。现在提供厂房建设、流程布置、设备安装、机组运行等全套服务,整个“交钥匙工程”价值在五六千万元,整整放大10倍!
同样,从锅炉本体向锅炉岛、电厂总包,直到投资建设运行余热发电厂“卖电”,杭锅也在积极布局……
不仅要在制造上花力气,还要在服务上下功夫,这是一个大趋势:波音公司从来不承认自己是飞机制造商,它打出的口号是“国际航空业服务商”;从制造发家的通用电气公司目前“技术+管理+服务”所创造的产值占公司总产值70%……数据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已经占发达国家GDP的一半左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是什么?就是进入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时代。这也是浙江这个制造大省众多企业必然面临的方向。这四家老国企依托核心技术,推进生产、管理、市场、商业模式的全面创新,正逐步探索出一条转型新路。
文化,企业进步的不竭动力
走进杭州四家老企业,常常被他们特有的企业文化所打动。
这种文化既有长期形成的国有企业特有的人文积淀,如艰苦创业、勤俭治厂、祥和稳定等;又包含了新时代的强音,如敢冒风险、勇于竞争、不畏强者等。
这种文化在杭汽轮,就是三种“气”:争创一流的霸气,克难攻坚的豪气,敢于负责的勇气。有一种汽轮机,一根大型轮轴上安装约100个叶片,允许的加工公差只有30丝。为了达到最理想的装配精度,总装车间高级技师秦曙光和工友们琢磨了好几年,随身记录的小本子用了不知多少,最终提出了每个叶片的最佳加工余量。一开始厂里的研究人员也不信,说“这和西门子提供的图纸不一样”,安装调试后才发现,自己厂里的工人是对的。
这种文化在杭氧,就是忠实客户口中最简洁的评价:“杭氧的人不一样!”——特别团结、诚信,特别能战斗、会吃苦。像杭氧股份总经理毛绍融就曾在攻关60000m3/h等级空分技术时,把自己关在办公室,电话一概不接、有人来访一律不见,图纸从墙上摆到桌上、再从椅上放到地上,铺满了整个房间,直到设计成功才“出关”。
这种文化更来自一种厚重的使命感——在这些老企业,从总经理到不少员工都和我们说:重大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象征、国防能力的保障,民族工业必须自行开发,突破欧美等发达国家掌控的高端制造环节,国家才能真正立于强国之林。
在这样的企业工作有种紧迫感。
“不努力就要被淘汰。”在杭氧临安新厂区的叶轮数控加工车间,进厂已20多年的宋师傅告诉记者,叶轮的加工技术更新越来越快,从低速切线到高速切线,必须不断地学习、进修,近两年他还两次被厂里送到德国去培训。现在车间8个人,基本上都是大专以上学历,有4人评上了技师。
在这样的企业工作有种自豪感。
“再大的企业,它主要的功能和终极目标就是让自己的员工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这也是我们最大的追求。”聂忠海说。
如今,和浙江众多企业一样,这四家老企业也面临一个更加风云变幻的全球市场——
“为你而动,世界因你而不同”。这是在杭汽轮厂区大屏幕反复滚动的一句话。我们相信,这一定是这四家老企业的美好明天,一定是浙江制造和民族工业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