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组户”民情联系机制总结推广会
环境优雅的彭埠社区农居公寓
就业招聘会现场
社区食堂
社区电子阅览室
“责任社工”数字化管理系统
城市和社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迈入“十二五”的第一个年头,城东,发展的新篇章正翻开崭新的一页——城市框架正全面拉开、基础设施初步成型、重要功能开始发挥作用的新阶段。
江干,正朝着“城市新门户、都市新中心”的目标挺进!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当前,如何处理城市发展各阶段的新要求?又如何面临经济社会两大转型带来的阵痛?这是江干人正在学习的新课题、迎接的新挑战。
在实践中,江干人有了自己的答案——更好地坚持“发展、建设、稳定”并重,把握好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进一步转变工作理念,创新方法手段,完善工作体系,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在创新中,江干人找了自己的新模式--不断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把握好城市建设的规模、力度和节奏,在确保形成城市建设良性循环的同时,重视同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建设的内涵和品质,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在这里,城市正慢慢成为人们改变生活态度、改革生活方式、激发生活热情的重要载体,让每一个人享受生活的便利、舒适和幸福。
进万家门、访万家情
片段1
群众在思考什么?群众在关心什么?群众最需要什么?
七月,江干区刮起一股“橙色旋风”——每一位机关干部都发到一本橙色封面的小本子。
“它叫民情联系本,要记录我们走访、座谈居民、企业收集到的信息。你看,这是我的本子,上星期我走访了闸弄口街道的10位居民家庭,收集了四大类问题,其中城市管理、老小区物业化问题很集中,大家很关心经过整治的立面、雨棚、下水管道如何保修、养护。”
江干区文创办主任盛露青向记者出示了自己的橙色本子。上面按照日期、走访家庭名单,密密麻麻地写着居民反馈的意见。
这股“橙色旋风”,叫做江干区“进万家门、访万家情”主题实践活动。这是该区为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提升机关工作效能,确保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而启动的。
与“进万家门、访万家情”这个正式的头衔相比,江干的老百姓更喜欢叫这项活动为“公务员家访”活动。
“家访”的参与者为区四套班子成员,区、街道(镇)全体机关干部;“家访”的对象是全区广大市民、企业,重点包括基层“两代表一委员”、村(居、股)民代表、企业(辖区单位)负责人、拆迁过渡户、困难户、老干部老党员、先进模范、高层次人才等。因此,这次大规模的“家访”活动,是片组户民情联系工作制度的延伸和深化,它在社区(村)采取“划片管理、分组服务、入户联系”方式的基础上,上升到区、街道(镇)两级机关,扩大到全体机关干部,逐步实现全区居民、企业联系服务全覆盖。
江干区委书记徐立毅说,通过对不同类型、不同层面基层群众和企业的走访接触、座谈交流,了解各个区域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倾听对党委政府工作的诉求建议等,更有助于区委区政府增强对基层工作的针对性、服务的有效性,能够更好地确保江干城市化的顺利推进,能够更好地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核心
夯实社会管理的基层基础
近年来,江干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贯穿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相继作出“两个决定”、建立“三大体系”,以进一步加强社区村党组织建设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重点,理顺基层组织体系、工作体系和运转机制,形成了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重要制度。并在此过程中,该区形成了“重心下移、块抓条保”的责任体系,以支部建在组上、党员服务群众的“片组户”民情联系机制为特点的基层组织服务体系,整合资源形成的区域化党建共建体系,初步形成了全区社会管理服务体系。
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该区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各类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要求对待群众始终要做到“有感情、有知识、有经验、有耐心”,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发展成果让群众共享,增强基层管理社会、服务群众的主体功能,为社会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朱学军法官调解工作室
片段 2
朱学军有一张粉红色的T形圆角调解桌,工作的时候,他坐在一头,双方当事人坐在另外两头。
他说,桌子的形状像一把钥匙,寓意打开当事人双方心结的钥匙。
这位法院系统中有名的调解高手曾经获得过浙江省十佳调解能手,但许多老百姓则喜欢叫他的另一个称呼——“金牌和事佬”。
在江干区人民法院,他和他的调解团队:朱学军法官调解工作室好像没有空下来的时候。
法院的立案窗口前,总是有人在投出诉状时指名要求朱学军和他的团队调解,甚至有不少其他法院的当事人慕名直接打电话要求到江干法院找朱学军办案。
在电视上,他是受欢迎的“和事佬”,家里有了纠纷、有了难处,跟他诉诉苦,让他帮忙排忧解难。老百姓说:“这个和事佬怎么跟家里人一样的。”
18年来,朱学军办结了3800余件案子。“朱学军法官调解工作室”承接的工作也更多了。调解室在江干区4个街道分别设立了4个联络站和49个调委会,使得法院调解文化走进每个社区的调解服务网络。每隔一段时间,香港大学生、上级及兄弟法院干警都要到工作室实习、挂职。
以理顺情绪解决问题为导向
构建社会矛盾大调解体系
江干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特点,相继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如建立了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网络督查公示平台,针对基层群众关注的集体资产管理等切身利益问题完善了相关的监管制度,构建了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有效推行效能服务“阳光驿站”“直通车”等模式,畅通百姓知情知政渠道;相继开展了“矛盾纠纷化解月”和领导干部“走近矛盾、破解难题”、蹲点联系调研、下访接访约访、包案化解等系列活动,倾听民声、了解民生、反映民情、表达民意,畅通百姓利益诉求渠道;同时围绕及时有效化解突出社会矛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大力实施法院“法官调解工作室”、检察“干警联系社区”、公安“数字巡访”、司法“律师进社区”、信访“四级联访”等,着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格局,畅通百姓情绪梳理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