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医保”制度框架已基本建成。基层医疗机构得到强化,基本药物制度得到推广,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迈出重要步伐。 新华社发 |
浙江在线08月18日讯
社区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用的都是国家规定的基本药物品种之后,是否吸引了人们去家门口的医院看病了呢?
记者日前从一项针对华东地区30个县市基层医疗机构的研究结果中发现,遍布城乡的基层医疗机构,仍然存在较严重的病人流失现象;去大医院看病,还是城镇居民的就医习惯。其中原因之一是,大医院医生开出来的处方与社区医院用药不匹配。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复诊拿药不得不挤大医院。
就诊费用低,仍然难吸引居民上门就诊
该研究调查了华东地区首批30个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县市,就其基本药物制度报表进行了统计分析。在去年2月份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后,各地区门急诊次均费用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平均幅度在25~30%之间。但是,就诊人次的增幅从实施初期的头两个月起逐步下降,目前基本稳定在2~3%左右的增幅。个别发达地区,就诊人次甚至出现了22.6%幅度的下降。
就我省来说,综合性医院2010年门急诊人次数,相比2009年增幅11.4%;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010年门急诊人次数,相比2009年增幅6.0%。说明大医院门急诊增幅显著高于基层社区医院。社区医院病人流失较为严重。
研究人员认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人的流失会导致收益受损,长期以往会造成人才外流,也不利于小病进社区政策的落实和双向转诊的实施。
调换大医院医生处方,患者难接受
昨日,在邵逸夫医院,记者见到了78岁的赵大妈。大热天,尽管她腿脚有陈伤,走路一拐拐的,但因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她还是硬撑着来到医院。“前几年,我都是在家附近的四季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药的,这药,是在大医院专家门诊定下的。去年,社区医院实行了基本药物目录,我吃的两种进口药,社区都配不到了。”
据悉,基本药物目录,是国家推出的治疗常见病的最基本药品,共有307种,价格比较便宜,政府保证供应。最重要的是零差率,社区医院买进来多少钱,卖给老百姓还是多少钱。
基本药物目录推行,有两个目的:一是提高医保保障水平,医保支付多些,患者自己支付少点。二是医院不赚钱,切断过去以药养医的渠道,基层医疗机构由政府保障,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也就是,居民去社区医院配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因为医院不加利润,患者报销比例又比大医院高,这一政策刚推出时,是吸引了不少居民前往就诊。但此后,像赵大妈这样的慢性病人,不想调换大医院医生开的处方药,而社区又没有,只好再去大医院就诊。
因为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百姓看病需求高低明显有差异,一刀切的基本药物制度,显然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为此,针对我省用药习惯,去年,省卫生厅增补了150种药物,区县市可根据自身情况再增补50种药物。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基本药物达到507种。“要是下次增补,社区医院能把我这个治冠心病的药也补进来就好了。”赵大妈希望基本药物目录能进一步扩容。
大小医院用药需加大匹配,方便患者看病去社区
“台湾并无基本药物制度的设计,在药品方面大小医院都采用同样的健保用药目录,加上顺畅的双向转诊机制,两种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在临床用药方面实现了无缝衔接,这对于慢性疾病的管理尤为重要。”台湾健保专家阳明大学卫生福利研究所黄文鸿教授说。
记者昨日咨询了浙一、省中、市一等大医院药剂科负责人,发现,这些大医院药房里属于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仅有20%。“有的病人,即使给他们开了基本药物目录里的药,他们也认为价格低,品质不好,不愿意用。”杭州市一医院一位心内科医生说。由于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用药不匹配,使大医院的服务难以有效地延伸到社区医疗机构。
专家呼吁,在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中,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地方经济和医疗水平,给予地方,尤其是区县一级更多的灵活性,以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让更多患者走进家门口的医院看病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