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 连诚
今年暑假,省儿保哪个科室最火爆?
内分泌科肯定算一个。
前些天,门诊办公室作了统计,进入暑假以来,内分泌科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日门诊量为290人-300人,是非暑假时的三倍多。暑假前,每天门诊的医生是两三个,现在医生增加到了6个。人手增了一两倍,仍然忙得不可开交,普通门诊的医生上午挂出的号子,都要看到下午1点才能看完。科主任梁黎的号子,更是一号难求。
梁主任用计算器飞快地算了一下,如果暑假按照60天、一天门诊量按290个人算,一个暑假内分泌科的门诊量就有17400人次。看到这个数字后,梁主任自己都吓了一跳:“哇,不得了,竟然有这么多。”
省儿保内分泌科主要看肥胖、性早熟、矮小三种疾病。梁主任说,目前在儿童中,肥胖的发病率是最高的,矮小症的发病率最低,但从就诊率来看,却倒过来,来看矮小的占到了门诊量的60%。
浙江省矮小症发病率为3%
陈秀琴主任医师是省儿保内分泌科的老专家,看儿童内分泌已经20多年了。每周四上午,她都会在名医馆坐诊,100块钱一个号子,但还是起码要看到中午12点多。
孩子多少高算是矮小?
陈主任说:“临床医学用标准差法和身高百分位法来判断矮小。简单地说,儿童身高比同年龄、同性别平均身高矮5-10厘米以上,才算得上矮小症。目前,浙江省矮小症的发病率为3%。”
个子高的家长更不能接受孩子矮
在陈主任的诊室门口,很多患儿家长并不矮,爸爸多在170厘米以上,妈妈在160厘米左右。
陈主任说:“从门诊来看,有两种家长对孩子的身高特别在意,一是个子高的家长不能接受孩子矮;二是个子确实比较矮的家长,希望孩子在身高上‘有突破’。其实,有的孩子并不矮,只是家长觉着矮。”
像这样的情况,梁黎主任在门诊中经常碰到,她估算了一下,来就诊的孩子中,大约有1/3的孩子并不矮小,属于正常水平,有些只是偏矮,或者长得慢。
“偏矮的孩子,不需要药物治疗,只要通过改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多运动、科学膳食,慢慢会长高的,只要每年能长6厘米左右就没有问题。”梁主任说。
学习压力太大
14岁奥数小王子身高只有1米3
“影响孩子身高的原因很复杂,遗传当然是主要因素,但是后天因素也不能忽视,像饮食习惯、睡眠状况、喂养情况、心理压力以及疾病状况等都会影响孩子长高。”梁黎主任说。
在这么多后天因素中,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睡眠、运动、营养都会比较重视,也做得不错,可很多的家长会忽视学习压力带给孩子的影响。
周文(化名),14岁,在杭州一所重点初中读书,是个成绩优异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经常参加各种奥数比赛,并且都取得了好成绩。
一个星期前,当周文出现在梁主任面前时,她愣住了:“他哪里像个14岁的孩子,整个人又瘦又小,戴着厚厚的眼镜,弯着腰,弓着背,脸色黄黄的,话也不怎么说。”
14岁的周文,身高只有1米3,与同龄人的平均身高相比,足足矮了35.9厘米。
询问家族情况、病史,梁主任发现,周文的爸妈并不矮,爸爸身高172厘米,妈妈160厘米,就连陪他一起来的奶奶也有158厘米,导致周文不长个的原因是学习压力。
每天放学回家,周文除了要完成课堂作业外,还要做大量的奥数题目,每天都要折腾到半夜12点多才能睡,天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
梁主任说:“像这样的孩子,最重要的不是如何用药,而是要缓解压力。孩子心理压力过大、长时间处于焦虑状态,结果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紊乱,从而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最终导致身高不长。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太关注了,繁重的学业压力,占据了他们大量的睡眠时间、运动时间。老是这样子怎么让孩子长高?”说到这里,梁主任的情绪显得有些激动。
“还有一些家长,往往是等孩子的骨龄片子出来了,我们明确告诉他,孩子的骨骺提前闭合了,不会再长高了,他们才后悔。”
爸妈闹离婚,孩子不长个
有个患儿,梁主任印象非常深刻。
男孩叫乐乐(化名),11岁。多年来,他的爸妈一直在闹离婚,两人一回家就吵架,哪怕是当着乐乐的面,也会吵。
长期生活在爸妈的争吵中,乐乐变得不爱说话,整天无精打采。不仅如此,他的个子也越长越慢。小时候一向挺高的他,竟然比同龄的小朋友,矮了一大截。10岁那年,他就只长高了2厘米,几乎出现了生长停止的现象。
乐乐来找梁主任时,11岁的他,只有128厘米,远远矮于145.3厘米的平均身高。
梁主任监测乐乐的生长激素发现,他生长激素的峰值在药物刺激下是能上的,但不是在前30分钟上,而是在第90分钟的时候,才开始上升。
这意味着,乐乐的生长激素生理分泌受到了抑制,而之所以受到抑制,是由于他在父母的夹缝中生长,心理压力太大了。
针对乐乐的情况,梁主任一边对他进行心理疏导,一边给他打生长激素。很快,孩子就长高了,一年下来,长了8厘米。
还有多少女人很在意男人的身高?
可能没男人想象中的多
家长担心孩子长不高,主要还是担心孩子今后可能会在婚姻、工作上吃亏,其中担心讨不到好老婆或嫁不了好老公又是主要原因。
男性不足1.8米,为一等残废,不足1.7米为二等残废,这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女性选取意中人的身高条件,这种说法确实让很多男性备受打击。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心身科主任陈炯主任医师说:“前来就诊的患者中,因身高而苦恼、自卑,甚至抱怨的患者至少有50%,并且以未婚的人士居多。初中、高中、大学时,男人对自己的身高最在意。结婚后,男人对身高的自卑往往一下减轻了,就像一块石头落了地。”
那么现在的女孩对男友或今后结婚对象的身高到底有多在意呢?
昨天,记者就“你对(未来)老公的身高有要求吗”这个问题,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做了个小范围的调查,接受调查的朋友一共有13个,其中单身的有6个。
调查结果显示,8个朋友对男方的身高有要求。
一个身高156厘米的朋友说:“就是因为我自己矮了,所以我才要找一个高的呀,要不然影响下一代的。”她还真的找到了一个175厘米的男朋友。
还有5个朋友表示不在意。一个身高168厘米的朋友,找了一个170厘米的男友,她说:“现在连性别都不是问题了,还在意身高干什么。感觉来了,什么条件可以变的。”
还有一个朋友说,对于现在的女孩子来说,身高其实都是浮云,在意男方身高的,都是因为这个男的其他方面还不够好,比如,经济上可能还达不到她的要求。
“梁朝伟、周星驰、李连杰、谢霆锋、马云、潘石屹,他们的身高都不到1米7,有多少女人会在意他们是二等残废!用身高不够拒绝人家,都是借口而已。”这位朋友说。
4岁是孩子身高的黄金分界线
测骨龄预测身高靠谱吗?
“你知道你家孩子怎么长的?这一年长了几厘米吗?”面对这个问题,很多家长都是摇头。
“生长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家长只有清楚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在孩子的整个发育过程都一直关注他们的身高变化,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省儿保陈秀琴主任说。
孩子出生的第一年,身高一般会增长25厘米。第二年,会增长10厘米。两岁以后到青春期前,每年增长5-7厘米。
青春期会是孩子的一个生长高峰,男孩年增长可以达到8-10厘米,女孩年增长可以达到7-9厘米,之后孩子身高的增长会逐渐放慢。
家长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中,只要发现孩子长得慢(一年小于4厘米),低于平均身高,就应及时就诊。
“这个不能拖,不能欠的。这就好像欠钱一样,你一直欠着欠着,突然哪一天要还了,怎么还得出来呢,还不出来的。”陈主任说。
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判定儿童矮小有一条黄金分界线,那就是4岁。4岁左右,人体内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已基本形成,饮食、睡眠习惯逐渐形成,从身材上可以看出是否存在缺陷,这些条件对今后的生长发育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梁黎主任建议,当矮小的孩子4岁时,家长最好带孩子去医院做个全面的生长发育检查,看看孩子的生长激素是否缺乏,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一下,以便及早地发现问题,治疗矮小症,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费用也最省。
测骨龄预测身高靠谱吗?
听听周苏红是怎么说的
前两天有位家长打进快报热线,说孩子比同龄孩子矮一些,想去测一下骨龄,但不知道靠不靠谱。
骨龄测试最早用来选拔运动员。浙江省体育医院骨龄研究中心(位于体育场路省体育馆对面)余绍淼主任说,这项技术在体育领域已经运用了三十
多年了。方法是这样的,给孩子拍一张左手X光片,判断孩子的骨龄(即生理年龄),并根据骨龄的成熟度,判断孩子的整体发育状况,最后结合父母的身高,预测出孩子的终身高度。
余主任说,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原浙江省体工大队)每年都会在全省范围内选拔运动员。下属体校选送的运动苗子要想成为省队队员,必须经过两道关卡。第一关是教练关,教练筛选出专业技能较好的小队员。第二关就是到省体育医院进行体检,其中最重要的检测项目就是测骨龄,预测出运动员的终身高度。
“还是蛮准确的。普通青少年的预测误差大约在±2厘米,运动员的误差会大一些,在±5厘米左右。充足的睡眠与合理的营养摄入是促进长高的两大外在关键因素,运动员的训练是全封闭式的,作息时间、饮食配餐都有严格的规定,生活肯定比一般人规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影响了青少年运动员的生长,比如篮球、排球等项目可以促进长高,而举重、体操等项目可能会抑制身高的发展,所以运动员的身高变化相对普通人来说,空间会更大一些。”
前女排国手周苏红1992年进入省体校和1994年进入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时,都做了骨龄测试,至今,她仍对预测的结果记忆犹新。
“我记得很清楚,蛮准的!1992年我进省体校时13岁(注:所有年龄表述均为周岁),那时做了一个身高预测,结果是1.77米。两年后,进省青年队之前又测了一次,那时候预测的结果是1.818米。很神奇的是,我现在的身高就是1.818米。”
姚明的自传《我的世界我的梦》中有这么一段话:“中国人有这样的习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用X光照他们的手,测量骨头以预测未来的身高。我10岁的时候1米65,X光照过后说我会长到2米21。开始的时候我非常兴奋,几年后我大一些,就开始想自己这么高会有多么麻烦,比如说找不到女朋友。”
现在,关于姚明身高的普遍说法是2.26米(也有其他说法,但都相差不大)。看来,和当时的预测还是比较接近的。
十二三岁时测骨龄最准确
余绍淼主任说,对孩子的身高,家长越早关注越好。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十一二岁时偏矮没什么关系,认为只是发育晚而已,过两年会好的,这其实是个误区。“前些天,有个家长带着15岁的孩子过来,问还能长多高?我们一看X光片,骨骺线愈合了。听到身高已经定型时,家长和孩子当场就哭了出来。这也给大家敲响了警钟,早诊断、早干预,可能最后的结果会大不相同。”
余医生说,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测骨龄侧重反映的是长高的趋势,应当以半年或一年为间隔多次预测,以确定生长形式。通过骨龄监测,实现对儿童生长及身体健康情况的动态监控。
对处于青春发育期(男孩子13岁左右,女孩子12岁左右)的孩子,测骨龄侧重反映的是发育状况以及终身高度的预测,通常这个年龄段的骨龄预测终身高度会比较准确。
如果检测出最终高度不理想,医生会开出适合就诊儿童个体情况的运动处方,希望从合理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着手,为孩子的长高提升空间。
1米67的老爸,
训练出了1米80的儿子
省立同德医院陈炯主任也说,虽然遗传基因是孩子身高的主因,但后天的锻炼确实非常重要。
陈炯主任有一个熟人,身高160厘米,她老公身高167厘米,但他们的儿子长到了180厘米。
究其原因,他们从小就很关注孩子的身高,除了补钙外,从小带孩子打乒乓球、游泳,从不占据孩子的睡觉时间,努力给孩子一个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
陈炯主任提醒,在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家长要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情绪,如果因身高问题,而出现自卑、焦虑、抑郁,甚至不愿意上学,不愿与人相处的话,要及时带他们去医院就诊。
据都市快报 作者 姜晓蓉 葛丹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