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4日讯
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盼望,在昨天凉风习习的傍晚,马慧芳老人终于和她结对助学的贵州贫困生李华耶和杨晓燕见面了。
昨天,是李华耶和杨晓燕的大日子,也是马奶奶一家的大日子,为了迎接两位远道而来的“亲人”,女儿、女婿、外孙、外孙女统统“待命”,二外孙还特意从单位请假,在家里陪着外婆。
这是两个孩子与马奶奶六年来的第一次见面。
明天,两个孩子将和其他寒门学子一起,参加“中天·钱报”助学行动助学金发放仪式。
马奶奶左瞧右看两个孩子 说不出的欢喜
“来啦!来啦!”81岁的马奶奶从屋里迎了出来。
“晓燕长成大姑娘了,真好看!”马奶奶握着杨晓燕的手,拉着她在身边坐下,左看右看,真是说不出的欢喜。
“华耶长胖了,长高了,相貌倒是没怎么变,我一眼就认出来了!”马奶奶说着,给两个孩子倒水、剥香蕉。
小茶几上,摆放着早就切好的哈密瓜、洗干净了的葡萄,还有各种水果糕点。马奶奶的外孙告诉记者,为了迎接弟弟妹妹,外婆已经兴奋了好几天了。早上10点半,就让他爸爸开车到家里帮忙,充当“专职司机”。
马奶奶找出了2003年李华耶和杨晓燕寄给她的相片,那时候,两个孩子刚刚上初一,还是青涩少年的模样。照片上,李华耶穿着马奶奶寄给他的大衣,神气地望着镜头。
而杨晓燕穿着马奶奶寄的红色羊毛衫,衬得婴儿肥的笑脸特别红润。“我那时有117斤呢,可胖了,现在减肥减瘦了。”杨晓燕说。
“哪里胖了,我看刚刚好,你现在太瘦了!来,吃块老婆饼,奶奶特地给你们留的,可香着呢!”马奶奶给两个孩子递饼干。
李华耶在一旁安静地坐着,吃着饼干,虽然他和记者说过他不喜欢吃甜的。
“零花钱带了吗?没带,奶奶这里拿点去。”马奶奶的吴侬软语,听着特别温暖,李华耶的眼角泛起了泪花,他快速地用手背抹了抹眼角。
杨晓燕为马奶奶绣了一只苗族拎包 李华耶带来家乡茶叶和手镯
祖孙三人围坐着说话,我们外人都插不上嘴,马奶奶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正说着,杨晓燕从随身背的包里拿出一个精心包装的塑胶袋,里面是一个黑色的苗族小拎包,包面上绣着两朵花。这是杨晓燕亲手绣的,她害羞地说,作为一个苗族姑娘,刺绣是肯定要学会的手艺,出嫁了,还要用自己的绣品当嫁妆。
这是她第一次刺绣,花绣得并不十分工整,但饱含了她的情谊。“我想来想去,也没什么好送给马奶奶的,这个包希望马奶奶能用得上。”
马奶奶爱不释手:“这个样式蛮精致的呀,我出门都好拎的,人家问起来,这个还是独一无二的呢。”
李华耶则给马奶奶带来一罐家乡雷山县本地产的茶叶,还有一只苗族手镯。“真的很感谢马奶奶捐助我们六年,六年了,我们也没有什么好回报的……”
“说什么回报啊,你们有书读、有前途,我就最开心了。我和你们结对子,从来没想过要什么回报。”马奶奶说。
昨天晚上,马奶奶一家和李华耶、杨晓燕一起吃“团圆饭”,马奶奶把她刚从北大毕业的外孙女也叫来了。“我外孙、外孙女都是大学毕业,他们几个小鬼头可以互相交流交流上大学的经验。我听人家说,大学里老师不大管学生的,就怕他们两个今后功课跟不上。”
尽管李华耶和杨晓燕已经长大成人,但马奶奶对他们操的心可没比过去少。马奶奶就是他们的“杭州奶奶”。
记者手记
“姐姐,我是不是在做梦?”正和我一起吃着中饭的时候,李华耶突然停下手中的筷子,望向我。
这是两个无比朴实的孩子。
在电话里,男生李华耶比女生杨晓燕要放得开,说话声音也大许多,但真正见面以后,李华耶却比杨晓燕更加腼腆。
千里迢迢,他带来了两罐雷山县本地产的茶叶,一罐送给马奶奶,一罐送给我,递给我的时候,双手都在颤抖。24小时大巴车翻山越岭的颠簸,都没有让这个勇敢的男生颤抖。这个20岁的大男孩,在竭力克制自己的羞怯。
杨晓燕和我聊得比较多,可能都是女生的缘故。她说,在来杭州之前,她根本不敢想象杭州是什么样子的,只在脑海里勾勒了很多高楼和马路,“杭州好大好大,马路那么大那么直,我们那边都是山路,上学要拐很多很多个弯。”
杭州,是他们迈出大山后见到的第一座城市。这座城市的情谊,相信会一直系在他们心头。
杨晓燕说,她比同村的很多女孩子都幸运,因为有马奶奶的捐助,她得以顺利地读完高中。而这份“幸运”,她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延续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