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又一场高端演出吸引着市民。 |
浙江日报丽水8月24日电(记者 吴雅茗 通讯员 张敏)“舒姆卡是什么意思?”今天晚上,走出丽水大剧院的丽水市实验学校二年级小学生宋盈盈考记者。这个刚看完加拿大《舒姆卡50周年》舞蹈演出的小女孩说:“舒姆卡是‘旋风’的意思,刚才那些外国阿姨叔叔们跳得就像风一样快。”
舞台上,加拿大国宝级艺术团体——舒姆卡舞蹈团的演员们以舞蹈和音乐诠释着域外风情。超豪华表演阵容、眼花缭乱的服装造型、华丽的舞台效果,让学古筝的宋盈盈十分新奇。
今天晚上的《舒姆卡50周年》,是小盈盈和妈妈陈斌冰今年以来看的第10场演出。奥地利维也纳节日交响乐团的新年音乐会,杨丽萍的《云南映象》,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饼干小子》,近台魔术《不能说的秘密》……在她们的生活中,从未如此密集、近距离地感受高雅艺术的魅力。“以前看这类演出,要去温州或杭州才能看到。现在,家门口的剧院就能与北京同步看演出,只要有时间,一定要带孩子来开眼界。”陈斌冰说,现在惦记演出好像也成了一种生活习惯。这个夏天,她和许多朋友一样,干脆给孩子买了暑期套票。“这些节目的水准的确很高,大家看了都觉得很值。”
让更多的丽水市民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这是丽水市在花费了2亿元建大剧院之后,选择请北京保利剧院托管的原因。“一年1000万元,托管5年,这笔资金对欠发达地区来说不是小数目。但是,这笔钱花得值。”丽水市副市长廖思红说,剧院盖好了,如何让它活起来是摆在许多地方政府面前的一个难题。如果上演一些不入流的节目,就不能达到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提高市民艺术素养的初衷。加上今晚的《舒姆卡50周年》,丽水大剧院开张8个月以来,丽水观众已经在家门口欣赏到了37场高级别演出。
丽水大剧院管理处处长王国平说,如果自营,一是请不到这些高等级的演出团队,二来费用要更高。选择托管,让丽水观众能一步到位欣赏到高等级的节目,这是市里最终下的大决心。合作后,丽水大剧院一年上演50场大戏,其中10场为公益演出。国际、国内、省级剧目各占比例,平均下来,丽水市民每周有一场视觉盛宴。
开放经营的剧院,改变着市民的文化消费习惯。“丽水人原来习惯讨票看演出,大剧院刚开放那段时期,真正来买票的观众不多。”王国平说,丽水大剧院的节目平均每场票价才97元,远低于一线城市。
今年1月,大剧院刚开张时,杨丽萍领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来丽水巡演,最高票价380元,比一线城市低300元。但1300多个座位,第一场演出就没坐满。杨丽萍当时很惊奇,便建议院方送票给那些买不起票的学生看,让他们有机会感受一次艺术。王国平说:“我们一方面对杨丽萍的做法很钦佩,另一方面觉得市民的文化消费引导有一个过程。”
让丽水大剧院负责人刘小石欣慰的是:“这种情况在改善,尤其是今年暑期档的演出很火热,家长很愿意为孩子花这个钱。”但他坚持,不能为了票房而牺牲高雅艺术类节目的配置,“因为那样对我们也是一种失职。”
为了让市民了解剧院,愿意走进剧院,丽水大剧院时常通过开展“市民开放日”、《百姓大舞台》等活动,向公众免费开放,来增强观众对大剧院的亲近感。
市民的观看礼仪在改变。“不能在场内吃东西、喝水,孩子太小不建议带进场,以免影响别的观众欣赏,在场内不接听手机,这些习惯都是我们来了以后一点点培养的。”刘小石说,开始时,有些家长不理解为什么不能带孩子进场,还投诉到管理处,解释以后,现在慢慢理解、接受了。
“一个地方的文化最能凝聚人心,让剧院真正发挥提高市民文化欣赏能力的功能,是一条有效的捷径。”丽水市文广局局长赵碧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