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5日讯
在台州以地产起家的潘兆正,风光时,在杭城的名气有点大。据说,当时只要同房地产和文化艺术沾点边的,都知道有这么个人,因古玩字画真伪,都逃不过他的眼。潘从事收藏近20年,还经营专门的拍卖公司。
昨日,喜欢被称为“儒商”的潘兆正,却站在杭州中院刑事被告席上,检察官指控他涉嫌诈骗2500万元,且在注册多家公司时均抽逃出资。
如果检察官指控潘兆正的罪名成立,他最高可能被判无期徒刑。不过,律师和潘兆正本人都当庭作无罪辩护。法庭经近一天审理后,将择日作出一审判决。
骗取注册外商独资企业
1955年出生的潘兆正是临海人,1973年毕业于台州师专,同年9月至1986年在杜桥中学任教,1988年至1992年调入临海市土管局任职(其中1988年至1990年,在杭州大学法律系带薪读书),1992年“下海”创办台州市正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任董事长,2001年任浙江正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到2003年,潘兆正的事业发展到杭州,随后又担任福瑞思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法人代表。正是这家公司,让潘兆正在资本市场挥洒自如,又让他身陷囹圄。
起诉材料显示,2003年底,潘兆正假借美国籍外资公司投资名义,在杭申请成立“外商独资企业”——福瑞思科技。检察官指控,从2003年底开始,潘兆正采用“后账还前账”方式,先后借用大量高利贷,向银行大量贷款,用于验资注册公司,用福瑞思科技名义,在滨江受让51928平方米的工业用地使用权。
随着高利贷、银行贷款、应付工程款等债务不断增加,至2009年3月,潘兆正及其控制的福瑞思科技形成巨额债务,致其“后账还前账”循环运作无以维系。
“隐身”一年后深圳落网
检察官提供的证据显示,到潘兆正离开杭州前,其在法院判决生效应当履行的债务超过1.7亿,其在滨江以福瑞思科技受让的90亩用地及盖起的厂房均被法院查封拍卖。
但就在2009年3月10日,潘兆正以福瑞思科技名义,在杭州与绍兴金事达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借款协议,从金事达借款2500万元,双方约定借款期为3天,每天的利息为1分(即利息每天25万元)。同日,金事达按约定,开具面额2500万元汇票。拿到汇票的潘兆正,为此支付给金事达25万元利息。
随后,通过一系列的转账,潘兆正将其中的1400万元用于归还其先前债务,将另外的1100万元在花费3万元后,通过他人将剩余的1097万元转入由其控制的账户。
2009年3月12日清晨,潘兆正携带巨款,以陈潘文的非法身份乘坐飞机离开杭州,直到2010年7月12日,潘兆正在深圳机场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潜逃”时
以非法身份购房产豪车
调查发现,潜逃期间,潘兆正一直用非法获取的陈潘文的身份进行活动,并大量购置房产豪车。
目前已查清,潘兆正先后在山东青岛、威海等地购置5处房产,他还为自己买奔驰越野车和奥迪豪华轿车,为女友在杭购置2套房产、为儿子归还房屋贷款。至案发前,造成金事达损失2475万元。
警方查封了潘兆正(陈潘文)名下和相关联房产10多套及大量名贵珠宝和古玩。
“小时候亲朋好友就叫我‘阿文’,用陈潘文名字并不是为了潜逃。”潘兆正法庭上说,自己办公事用的是潘兆正的名字,“陈潘文”的身份则是在办私事时经常使用。
不过,司法机关调查发现,在涉嫌诈骗2500万元逃离杭州前,潘兆正从未用“陈潘文”身份坐过飞机,而“陈潘文”身份证是潘兆正以户口迁移方式,通过“关系”非法获得,目前检察机关已建议相关部门将此证注销。
民间借贷还是诈骗
成争议焦点
黑框眼镜,一丝不乱的发型,即使在法庭上,潘兆正依旧不改儒雅“风范”。教师出身的他思路清晰,表达清楚。
对于检察官的合同诈骗指控,潘兆正全部提出异议,他说因自己在银行5800万的贷款到期,银行提出只有归还前面的贷款,才能增贷,通过中间人牵线,一开始金事达同意借款6000万元,但到了2009年3月10日只同意借2500万元。
“2500万元完全不够还银行贷款,也就无法增贷。”潘兆正说,后来与金事达电话联系后,他就将2500万元用来还别人的借款和作其他用途。不过,金事达事后向警方报案并证明潘兆正并没有将其名下企业经营状况如实告知。
辩护律师也提供了杭州某银行上塘支行对潘兆正的1亿元授信证明,以证明潘兆正当初向金事达借款就是为了贷款,从而获得增贷,潘兆正与金事达只是民间借款关系,至于潘兆正后来对2500万元如何处理,则是他的事。
检察官则认为,潘兆正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隐瞒没有根本履约能力的真相和虚构借款的实际用途,骗取金事达2500万元,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追究其刑责。
检察官向法庭出具银行转账凭证等证据并指控潘兆正在成立福瑞思科技等6家公司时,总计抽逃出资4420万元、800万美元,对于这一指控,潘兆正和其辩护律师均表示否认。
“是我自己太相信一些人,才落得今天的下场。”潘兆正在陈述时说。其所控制的福瑞思科技受让的90亩土地和盖起的厂房被法院查封拍卖时,有多人涉及虚假诉讼,目前已查实的虚假诉讼涉案金额超过3000万元,而潘兆正表示,实际金额有六七千万元人民币。不过检察官指出,有证据显示,对财产处置中的虚假诉讼,潘兆正知情且有专门授意,目的是转移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