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企外登记证”从事经营活动
离开“环球国际”,李杨、吴剑飞和王江龙赶赴宗泽路的“阿库亚维塔”。“在阿拉伯语里,阿库亚维塔是生命之水的意思。”懂得几门外语的李杨说。
“阿库亚维塔”位于一幢居民楼内,两室一厅。除了客厅里堆放着许多样品外,里面还有外籍负责人的卧室和厨房。“阿库亚维塔”的外籍负责人名叫欧拉马特,约旦人。一见经侦大队工作人员上门,他立即掏出护照,非常主动地配合调查。
欧拉马特递给李杨一本“企外登记证”和一本“税务登记证”。欧拉马特说,他们在义乌市场主要采购五金用品,每个月装两三个柜。“大多是现金交易,只有个别客户欠账。”
在检查了相关证照后,李杨提醒欧拉马特,拥有“企外登记证”和“税务登记证”并不代表“阿库亚维塔”经过注册。“‘企外登记证’只代表你们有在义乌设立办事处的资格,但不能参与经营活动。”他让欧拉马特尽早去为外贸公司注册登记,以免被工商部门处罚。
跟欧拉马特道别后,李杨等人又找房东了解到,“阿库亚维塔”的办公场所租期为一年,9月25日到期。在调查反馈上,王江龙把这一信息写了进去,提醒商户“阿库亚维塔”办公室的租期只剩一个多月,要注意防范交易风险。
调查故事
“博弈”故事精彩纷呈
“你今天来得不巧,并不是每天都能撞上骗货公司。”结束对两家外贸公司的调查后,李杨对随行的记者说,他们每天要做的就是和义乌数以万计的外贸公司“博弈”,工作相当琐碎。记者了解到,正是他们细致耐心的调查,让不少骗货公司现了形。其中,很多故事精彩纷呈。
骗子被“一颗痣”出卖
去年8月底的一天,义乌多名商户在经济案件预警平台反映,“志飞贸易”在市场大量下单,他们十分担心被骗。经侦大队介入调查后,发现“志飞贸易”共订了70多万元的手电筒。
去年8月30日,李杨等人前往“志飞贸易”办公场所调查。这家公司的办公条件非常简陋,只有4台二手电脑和一些陈旧的办公用品。负责人“陈志飞”说,他是建德人,“志飞贸易”开了两个多月,还没有向市场商户下单。
“已经有这么多商户在经济案件预警平台请我们调查,还说没有下单?”李杨发现“志飞”很可疑。李杨记下“陈志飞”报的身份证号码,并将号码发给在队部的同事查询。
很快,陈志飞的身份证照片用彩信传到民警手机上。他们发现,虽然眼前这个“陈志飞”和照片上的人有点像,但他右眼角却有一颗明显的黑痣。“眼前的这个人不是陈志飞!”李杨不动声色,要求“陈志飞”拿出租房协议和身份证接受调查。
“陈志飞”拿出租房协议,但落款签名却是“侯志飞”,他磨蹭了半天找出的一张身份证也是“侯志飞”的。“你这张身份证是哪来的?”“捡来的。”“你到底叫什么名字?”“不知道……”面对李杨的质问,“陈志飞”慌了,不再说话。
很快,“陈志飞”的身份就被查清:他的真名叫田青松,宁波余姚人,是一名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