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余杭8月28日电(记者 杨丽 通讯员 周锋 胡炳华)青山环抱、翠竹摇曳、笛声缭绕的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这个夏天过得极“爽”。“中国竹笛之乡”申报成功正式授牌,上百户竹笛厂家自发成立了“余杭中泰竹笛专业合作社”,全国100多名音乐爱好者慕名前来参加中国笛子艺术夏令营。听说当地一个大学生村官光淘宝网上卖卖笛子年收入也有二三十万元,我遂和感兴趣的营员一起拜师学艺。
一入村,清幽的笛声直把我引到“江韵乐器厂”门前,手工制作师丁志刚来不及解下腰间的围裙,就从自家一楼的作坊里迎将出来。
“刚接到一个老艺术家的订单,要一支春秋适用的笛子。你和我一起来弄吧。”丁师傅说。
“做一支笛子这么讲究,还分四季?”我心里嘀咕。师傅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做一支笛子要40多道工序,小小一支笛子学问大着呢。”
学艺第一步,丁师傅教我认竹。
中泰人做笛得天独厚。我国有200多种竹子,苦竹生的笋苦不能食用,却最适合做笛子,而中泰的苦竹质地更坚硬,制成的笛子声音醇厚圆润而又清脆明亮。“竹子要挑生长3至5年,竹壁厚薄适中的,太老了会导致音色太硬,太薄则音色轻浮。”丁家的仓库里晾满了截成一段段的苦竹,师傅说,新砍下的苦竹起码得阴干两年才能用来制笛。
第二步,烘烤,把竹管加工变直。这一关我过得最麻利,竹管送入电炉,在心里默数十下,抽出,放到撬竹板上扳直。
第三步,去皮。用刮皮刀刨表皮,去掉竹管最表面一层竹皮,使之显得更加光滑。
又经过锯竹节、贯头、通竹屑……进入制笛的关键环节:选调,也就是看这根竹管适合做哪种音质的笛子。师傅举起竹管略微观察了一下,用白铅笔画了一条线,然后量竹管内径,下了结论:“这是一个很标准的大G。”我这个雾里看花的门外汉参不透里面的玄机,无比仰慕地看着师傅。
选了调门,下一步是打孔定音。“笛子打孔是最难的。以前都用手工。2004年我自己琢磨出一台打孔机,自己设计了图纸请工厂加工,结果现在全村乃至全国的乐器作坊都在用我这套设备。”师傅示意我在那台看上去很简陋的黑乎乎的机器前坐下,他一摁动开关,只听车床声隆隆,我浑身不由自主一震,再也没有勇气把那小小的笛子塞到飞旋的钻头之下。
师傅麻利地打孔定音、塞上笛脑,最后吹笛试音,校音器标“G”处灯亮了,成了,一支笛子基本完工。下一步只要镶骨、上漆、缠线、雕刻、检验包装,就可送到那位远在福建的老艺术家手里了。
到这时,师傅才解开我的疑团:“吹笛的气息跟温度有关。所以笛子对温度很敏感。像夏天做的笛子音偏高,我就要稍微处理一下孔距来达到春秋吹奏的要求。像我们今天完成的这支,气温20度左右的时候,它的音是最准的。”
大功告成,师傅邀我顺便参观一下他放精品的工作室。韩国的大芩、日本的尺八,这些流淌着亚洲文化血脉、和笛子神形相似的乐器,古朴精美,难怪来自日韩的订单络绎不绝。师傅创新设计的青花瓷笛、彩笛玲珑剔透,令人爱不释手。“这些笛子价格都在上千元,甚至数千。”师傅很自豪。
师傅所在的中泰紫荆村,三四十岁的村民都会做竹笛,十来岁的孩子都会吹笛子。只要有客人来,总有人会现场助兴,吹上一段笛子。被称为“江南笛王”的陆春龄、还有蒋国基、张维良……中国竹笛界数得着的人物,都曾到这里做过客。这里有大大小小的竹笛乐器厂家130多家,市场上销售的竹笛,每10支中至少有7支来自中泰。
“一根根青竹变成一支支竹笛,这就是中泰农业的支柱。”中泰乡党委副书记李树平说,现在,中泰乡以竹笛为核心的产业链,年总产值超过1个亿。
漫步在村里,虽然几乎家家户户洋楼小车,但耳边萦绕的笛声让这个村子格外多了丝艺术气息,据说这里已经有多名孩子考上全国艺术院校继续深造了。
神韵暗流,玉笛飞声。一支竹笛,撬起了中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