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的这个清晨,老俞夫妇带着孙子来到拱宸桥西。在一间挂着“河畔书屋”牌子木质小屋里,老俞借了本小说,还帮孙子拿了他最喜爱的漫画书。他们是这一天河畔书屋的第一批客人。
伴着书香,坐在凉风轻拂的河畔,身旁是缓缓流过了千年的运河水。老俞或许不曾想过,就在几十年前,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他的爷爷们挑着担子顺运河而来,正是在这里下的船,走进这座城市讨生活。
如果时光再往前追溯,在隋大业元年,系着彩缆的舟船在这里前后相衔两百余里,每根彩缆用十名少女和十只羊一起牵拉,完成了帝王沿着运河下江南的传奇,也畅通了南北漕运之道。
历史是这样的。先是历史创造了运河,再是运河孕育了城市的文化,然后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改变着运河——
这个夏天,杭州在市中心沿运河地带构建起了公益性质的“学习长廊”,意在使运河成为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长廊,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愿景。
沿着这条学习的长廊,人们可以在河畔书屋免费借阅图书、在漕舫倚着河水读书,可以在小河人文讲堂里切磋国学、漫步博物馆感受历史、走进咖啡馆吟诗品茗……
或许可以这样说,京杭大运河,这条曾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深刻地影响了杭州的河流,如今,将愈加持久地滋养着这座城市里人们的精神和心灵。
历史长河
“大运河是一部杭州的编年史,她记录了杭州士官百工的民生原味、白墙黛瓦的老宅风情;大运河也是一部杭州的教科书,叙述着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无数百姓的生存之本。”这是作家薛家柱在《大河宸章》中写下的序言。
杭州将“学习之城”的起点,选择在运河,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必然。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中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杭州境内河道长30多公里,由北向东贯穿余杭、拱墅、下城、江干四区。从公元605年流到公元2011年,这条苍茫的大河书写着杭州1400多年历史,供后人翻阅品读——
杭州因水而兴。隋之后,“天下转漕,仰此一渠”的大运河保证了杭州的物流,北宋时期,每年通过运河由江南运到开封的粮食,达到五百万至八百万石,其他金银布帛、香药、茶叶无数。南宋定都杭州,运河更是成为北方及杭嘉湖地区向都城临安运粮的通道。
杭州的历史,仰仗着大运河,有盛衰,但从未中止。虽然今天运河杭州段的交通航运已不复昔日繁荣茂盛,但古运河在两岸留下数不清的驳岸、码头、船坞、桥梁、民居、仓库,见证着城市变迁的沧桑。
如果不是走进了韵和书院、三润居茶楼,游客小陈不会知道运河边曾经繁盛的富义仓、香积寺。如果不是来到浙窑艺术公园、中国刀剪剑博物院、中国扇博物馆、蜜桃咖啡,可能很多人也不会知道拱墅区还有这样一些地名——杭一棉、杭丝联、通益公纱厂……
运河在变,地名在变。新中国成立后,杭州历届市委市政府对大运河的常年不懈的整治和保护。特别是从2006年开始实施的运河综保工程,连续五次推出“新运河”,更是让这条古老的人工河流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可以说,运河综保工程在改善生态环境、延续城市文脉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坤明曾在阐述运河变迁时这样说。从历史的角度品读运河,随着漕运功能明显下降,大运河历经兴衰。然而,这条长河所孕育的仓储文化、禅宗文化、工业文化、民居文化、市井文化等各种文化生态,却在时光的变迁里历久弥新。
学习长廊
在历史和文化的交融里,今天的运河,有着一种全新的氛围。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坐上古色古香的运河漕舫,闲看飞檐画栋、临水石阶、古朴桥梁如走马灯似的经过你的视线,在“流动书吧”借上本书,读着名家美文,或许会重新唤起生活的从容;
在骄阳如火的午后,走进运河畔大兜路历史街区,走进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三润居茶楼,一边细细品鉴茶香,一边与香积寺的方丈品茗交谈、感悟佛理;
夕阳西下,舒羽咖啡文化艺术馆就像一只超逸、轻灵的水鸟立于拱宸桥头,为千年古运河点一缕时尚彩妆。诗人舒羽携同潘维、王自亮、余刚、泉子、胡人、江离等诗人,在此进行一场文学与诗歌的对话,颇有些东方塞纳河的韵味……
运河之畔,书香萦绕,学习之风,悄然兴起。作为杭州创建“学习型城市”的重要载体,运河学习长廊串联江干、下城、拱墅、余杭四个城区,一期以运河拱墅段为核心,依托博物馆、历史街区、漕舫、茶馆、书院、书屋为载体,形成了富有运河特色的水陆长廊式学习线。
沿着首批已建成的45个体验点,每个市民、游客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学习坐标——
喜欢书香古韵的,可以去“天下粮仓”富义仓看看。整修后,这里已由“物质粮仓”转身为“精神粮仓”,富义仓的深处有家书店叫韵和书院,每天都有一场书茶文化之旅,还可以定期欣赏到情景剧“乾隆下江南”、“御码头接驾”、“乾隆拜读《四库全书》”、“华光桥禅宗拜月”的表演;
想要体验市井文化的,可以在“最后的运河人家”小河直街走走。曾经的酱园已成了越剧大舞台。小街上的小河人文讲堂里,你不仅能与国学教授切磋交流,还能从社区草根教授中学到京剧、葫芦丝、天竺筷等技艺。柔之艺太极馆办的“活国学”沙龙活动,将国粹太极拳发扬光大;
置身于通益公纱厂旧址改造而来的手工艺活态馆中,传来“丁丁当当,丁丁当当”的声响,手工制扇、制伞、剪纸工艺展示,既有新潮的手绘、精致的布艺,也有原始的皮具制作、创新的软陶工艺等,再现了原汁原味的传统技艺;
桥西历史街区建起的9个河畔书屋,有年轻人喜欢的《知音》、《三联生活周刊》、财经类图书,也有老年人喜欢的经典名著、运河系列丛书,甚至还有孩子们喜欢的卡通、漫画作品,供市民免费阅读;
走进拱宸桥东的钱运茶馆,不仅可以欣赏到法制电影,还有特制的法制漫画羊皮灯,饮茶学法,猜猜谜语,玩玩牌,说不定还会有小礼品赠送。
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如今,这条饱蘸运河特色的水陆长廊式学习线正越画越长,在运河下城段的浙江省自然博物馆、浙江省科技馆,运河江干段的秋水雅韵诗社、夏衍故居、中国棋院杭州分院,在运河余杭段的塘栖古镇水北历史街区,在沿线的博物馆、历史街区、漕舫、茶馆、书院、书屋里,你随时可以找到学习之所。
悦学习,越快乐。9月1日起,在一个多月时间里,杭州将举办以“悦学”为主题的首届学习节,推出首批45个市民悦学体验点,开设艺术沙龙、举办读书会、售卖折扣书、组织诗歌朗诵等,免费发放《国学经典》、《诗歌经典》、《红色经典》等市民悦学丛书。
“学习节”期间,杭州市各个城区、西湖风景名胜区和开发区,结合自身历史沿革、文化特色,联合在杭的高校,共同打造“国学港”、“创意港”、“书画港”、“蓝领成才港”等十个特色学习港,让市民时时处处可学,让学习之风经久不息飘满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