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龙泉9月1日电 (记者 于洪海) 曾经很多次想象,那些光着膀子、汗飞如雨的烧瓷人的生活。今天下午,记者来到龙泉青瓷主产地——上垟镇的李氏瓷艺作坊,亲身经历了烧瓷的全过程。
和龙泉大多数青瓷作坊一样,李氏瓷坊也是店厂一体,顾客在购买青瓷的时候,还能顺便参观制瓷工艺流程。走进生产区,只见李氏瓷艺的主人李志明,穿着一身休闲服,正一边扇扇,一边跟徒弟闲聊。
今年刚四十出头的李志明出生在青瓷世家,爷爷李怀德是建国以来恢复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带头人,如今,他不仅传承了爷爷的青瓷技艺,还大胆创新,在青瓷创作中融入了许多新思想。
我们催促李志明,李志明却笑着指了指左边,只见一个像双开门冰箱大小的机器在呼呼作响。这就是我们很想看的烧窑之地?
“青瓷就是从这里烧出来的?不是放在一个窑室里,用柴火烧出来吗?”面对记者的疑问,李志明说,现在龙泉青瓷基本都是用煤气窑烧出来的,以前的龙窑(窑炉的一种形式,以木柴为原料)因为成品率不高及能耗、成本等原因,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了。
此时正是下午3时,太阳火辣辣在头顶上挂着,我们还没坐下就已满头大汗。我们决定陪着李志明烧窑。
“跟以前烧龙窑时相比,这可是小儿科了。”李志明抹了抹脸上的汗水,跟我们讲起儿时的烧窑经历。
李志明说,他记得那个龙窑窑长50多米,可容上万件瓷器,当一切就绪后,他们就把点燃的柴火投进龙窑的窑头开始烧窑。头上有烈日,身旁有烈火,很多人都吃不消,人很快就虚脱。他父亲当时负责窑头,那是最热的地方,也是最需要经验丰富的窑工看守的要地。每次父亲都是精神高度集中,边观察边小心翼翼地投入柴火,汗水流出来马上就蒸干了,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停地喝盐水补充水分。烧一次窑,要20个小时,每次烧完回家,父亲都是精疲力尽。
“李师傅,可以看下火候了。”徒弟吴先兵提醒了一句,把李志明从回忆中拉回到现实。
李志明朝着窑孔盯了几许,又看了下温度表,然后就用右手在阀门上稍微转了下,“还好,火候没有太旺,还得升温。”
“不是有温度表吗?怎么还要用肉眼观察呢?”
“用肉眼看火候,能判断出烧釉的情况,再调整温度,就能烧出你想得到的釉色。”李志明道出其中奥妙。
“天气这么热,要烧到什么时候啊?”
“我这窑要到晚上10时,总共13个小时,然后再在窑内冷却一天,明晚10时就可以出窑了。”李志明说。
夜幕低垂,乡间的气温降温很快,让室内的热气也开始渐渐降低。因为每隔15分钟就要看一次火候,李志明必须坚守在炉边,到晚上10时才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