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衢州9月1日电 (记者 毛广绘 通讯员 徐祝安) 新学期开学了。今年刚成为音乐老师的朱喜乐,没有到她的工作单位——开化县桐村镇中心学校上班,而是去了开化县城的北门小学。
北门小学专门安排了音乐骨干老师江海蓉给她当师傅,有11年教龄的江老师是县教育局科研先进工作者,所带的学生多次在省、市、县比赛中获奖。朱喜乐要承担4年级5个班、5年级3个班的教学任务,还要当北门小学3年级4班的副班主任。
根据计划,朱喜乐将在城区学校工作学习满一年后,再回到桐村镇中心学校任教。
据了解,衢州市今年共有30多位农村新老师和朱喜乐一样,下乡前先被“分配”到城区学校锻炼。这是衢州市教育部门培育农村新教师成长、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又一举措,旨在利用城区学校优秀教师多、教研氛围浓的优势,让农村新教师在工作之初就能得到名师引领,在优秀同伴的激励下实现快速成长。
开化县从2005年就开始进行了小范围的尝试,至今,全县已经有46位农村新教师享受了这一政策。
在开化一中,教研组和教科室要专门组织骨干教师听课,为每一位来校学习锻炼的农村新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校还把他们的课拍录下来,请专家和他们一起分析、探讨,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开化县实验小学专门研究制定了针对农村新教师的“蓝绿工程”,多方面为农村新教师的工作学习提供方便。
有些城里学校还把农村新老师的培养延伸到了校园文化的层面。据了解,龙游县桥下小学为了培养农村新教师,除了正常的师带徒和随堂听课外,还让他们充分了解校园文化,了解名优老师的工作和学习精神。学校负责人认为,这种文化和精神的底子对于新老师来说更为重要。
已经结束锻炼,回到开化县华埠镇初中的郑淑霞老师对留城锻炼学习感触很深:“我曾在农村学校代过两年课,在农村,新教师成长缺乏师傅引领,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而在开化一中,有师傅带着,教学氛围浓厚,进步很大。”
一些像郑淑霞这样曾参加进城学习的新教师,都已回到了原先分配的农村中小学。他们回乡走上真正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后,普遍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好评,不少已成为当地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像常山县宋畈小学的吴剑慧,2008年从衢州学院毕业,在常山县实验小学优秀老师的引领下,她很快成长起来。如今她已是宋畈学校的骨干老师,担任校教导处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