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妈妈一家人在简陋家中吃晚饭 许康平 摄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医生护士们,最近在自发捐款。大伙帮的是一位清洁女工苏妈妈,她儿子患了严重肾病。苏妈妈想把自己的一个肾给儿子,急需一大笔钱做移植手术。
“苏妈妈为市七医院服务了17年啊,我们早已把她当做一家人。”昨天,市七医院院长张永华动情地说,这位妈妈打动了市七医院所有的医务人员。
市七医院院办汪红梅主任说:“苏妈妈不想和媒体说自己有多么伟大。她说,‘妈妈为孩子付出,心甘情愿啊。’”
可我还是很想见见苏妈妈,至少表达敬意或和她聊聊天。
上周,我见到了苏妈妈一家。我了解到的,远远超过了一个肾移植的医疗事件。苏妈妈和儿媳妇之间的感情,以及苏妈妈一家人,让我感动。
我身上的任何一部分
只要儿子需要都可以拿去
来自安徽大别山区的苏妈妈一家人租住在杭州西溪路王家坞。上周,她下班后,我送她回家。
从市七医院开车到王家坞,只需五六分钟。马路越开越小,最后车子开进一条窄小的巷子。苏妈妈急急地下车,把门口的一堆杂物搬开,车子勉强停下。
这里是一个城中村,巷子两边,房子排得蛮密。有些房屋之间还拉出一根根铁丝,上面衣服一串串晒着,有孩子的红裤衩、有男人的蓝色棉毛衫,五颜六色。天色渐暗时看到这些,一下子感到生机勃勃起来。
房里的一幕却截然相反,一位相貌清秀的小伙子,面色蜡黄,嘴唇泛白,虚弱地躺在床上。“这就是我儿子。”苏妈妈说着,眼里放了光。她捧起儿子的脚,把自己大腿垫在下面,帮儿子按摩起脚掌来,一脸满足的样子。
苏妈妈的老公老徐进屋,双手捧起一碗水递给我。房间很小,大概十多平方米,并排摆放了两张床,大的是儿子和儿媳妇睡,小的是孙子睡。没有地方放凳子,苏爸爸略显尴尬地把席子拉拉平,招呼我坐。
儿子的确病得很重,他用手臂撑起身体,很艰难地坐正,向我微笑说“你好”,声音很弱很轻。
我问儿子:“妈妈想把肾给你,你知道的吧?”
儿子面露痛苦,他点点头,没有说话。
苏妈妈抢着说:“我身上的任何一部分,只要儿子需要,都可以拿去的。”她说起儿子生病的经过——
儿子19岁时查出有肾炎,后来病变为尿毒症,一晃已经13年了。我们省吃俭用,心惊胆战,就怕他的病恶化。治病这些年,家里欠了债。过年前,债主实在催得紧。我们回老家信用社贷款7000元,还债6000元,剩下1000元过了个年。买来的肉,儿子舍不得吃,老爸舍不得吃,后来只好腌了咸肉,吃了大半年。
苏妈妈没有多说这13年来有多么不容易。她话锋一转说起儿子。
“儿子特别能吃苦,他身子不好,但工作很努力,希望为家里分担一些。他做过工厂印刷工、工地的油漆工,还帮别人开车子。像去绍兴送货这样的活,只要别人一叫,半夜里他一骨碌也会从床上爬起来去做的。儿子去年刚应聘到一家大学做司机,生活眼看着好起来。”
儿子这时开了口:“我很恨我自己,没有给妈妈好的生活。”
儿媳妇躲在门口偷听我们的谈话
听着听着哭着闯进来
徐爸爸说着说着,眼里含了泪:
张记者,你别看我们家,什么电器都是二手的,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其实,即便是儿子有病,我也觉得我们蛮幸福的。儿子很心疼大人,赚来一分一厘都交给我们。孙子也7岁了,很可爱。我们家,特别是儿媳妇,太好太好了。儿子要换肾,浙医一院的医生建议亲属间捐肾脏。我和老婆、媳妇三人都去配对了。老婆和媳妇都配上了,两人争着要把肾给儿子。”
“她嫁到我们家来,吃苦了。我怎么能再要媳妇的肾?”苏妈妈叹气说,“我们家穷,当年只给媳妇家送了4000元彩礼,就摆了两桌吃了顿饭,新衣服也没给她买。儿子一直生病,媳妇要照顾老公、照顾孩子,还照顾我们两老,真是委屈她了。我把肾给儿子,也是给媳妇的下半辈子有个交待。”
这时,房门开了,一位二十出头的姑娘痛哭流涕闯进来。
她边哭边说:“我愿意的,我愿意给老公的。婆婆,你年纪这么大了,身体怎么扛得住?”她就是媳妇,偷偷躲在门口听我们谈话已有好一会儿了。
苏妈妈今年56岁,看上去却像60多岁。她听完媳妇这句话,泪水沿着满脸的皱褶,一波三折,滴落在衣服上。
媳妇穿着一件韩版的T恤。苏妈妈说:“这件衣服是市七医院护士送我们的,虽然是旧衣服,但儿媳妇也不嫌弃。这姑娘特朴实。”
徐爸爸说:“我们也知道把肾给儿子了,老婆身体会伤一些,但这也是最后的办法了。如果肾移植要等肾源,我们等不起时间,费用也很高。现在,即便亲属间的肾移植,费用也要十多万。唉,再想想办法吧。”
气氛有些悲凉,媳妇送我出门。媳妇说:“家里能借的都借遍了。不巧的是,我刚失业了。现在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是想赚钱赚钱,压力排山倒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媳妇很漂亮,皮肤白皙,头发黑黑亮亮。我帮她擦去眼泪,悄悄地问:“为了老公,过得很辛苦吧?”
她说:“爱他了,还有什么辛苦不辛苦的。只要他以后身体能好起来。”
浙医一院
尿毒症病人换肾后
10年生存率达到81.7%
尿毒症病人换肾后,身体好不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昨晚我请教浙医一院肾脏病中心主任陈江华教授。陈教授说:“目前全球累计肾脏移植受者已接近100万人。浙医一院每年肾移植例数稳定在200例以上,其中尿毒症病人换肾后1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达到94.5%、88.5%和81.7%,而且95%以上的随访受者回归了社会。”
陈教授鼓励苏妈妈的儿子积极手术,术后定期到医院随访。他说:“自我保健对肾移植后的生存质量,也十分重要。”
目前,国家也开始研究移植者的生存状况。从过去单纯提高移植手术成功率,到管理肾移植受者的长期生存状态。上个月,由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发起,中国透析移植研究会开展的“中国移植受者健康状况调研项目”启动。
会上公布了一组数字,每年,全世界大约有62000次新器官移植。其中,54%是肾移植;21%是肝移植;15%是心脏移植;10%是肺等其他脏器移植。其中,肾移植和肝移植是术后效果最好的脏器移植。
如同婴儿诞生,器官移植受者是被赋予第二次生命的“新”生儿,这个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像苏妈妈这样的家庭也会越来越多。好在医学在发展,很多家庭不会因疾病而被拆散。
据都市快报 记者 张姝 通讯员 汪红梅 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