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杭城中小学生都是忙并快乐着的:领书、结伴买新文具、跟许久不见的同学聊天……唯有听到老师说:“制定新学期规划”的时候,有点头疼:找同学的来抄,拿去年的改改?
记者在杭州几所中学门口随机采访了一些初、高中的学生,大部分都表示:“规划年年做,都是交交差的”,或“没什么用吧,反正都是一样上课听老师的嘛”。
既然这规划在学生眼中是如此无用,为什么老师们还是年年要求呢?对此,杭四中的一位班主任说:“规划,是用来帮助学生明确怎么学、怎么利用时间的。同样一个学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情况和学习方法。这个不是交差给老师看的,是要给自己看的,对自己都不负责,怎么追上去。”
而在以“个性化辅导”闻名的学大教育,记者听到了这样的说法:明确目标很关键,“先学着再说”的心态要不得。
学大教育专家分析说:有的放矢要好于漫无目的不分主次的学习和复习。我们在制定计划前,先要明确几个具体的、递进的目标。例如初三、高三,就是“复习有目标,分数有目标,学校有目标”,不同的学校决定了不同的分数段,也就决定了现有成绩与目标成绩有多少差距需要填补,以及具体的复习计划应如何制定等。很多同学说:“我先学着,等到时候再看”,这样的心态是缺乏明确的方向和动力的表现,是很难在分数上有所突破的。
具体落实要做到“纸上谈兵”要不得
在制定目标后,一定要细化具体操作办法。学大教育的杨老师打了个比方说:例如目标成绩是650分,那么650这个分数具体分解到各科应该分别是多少分?哪个科目较强,可以多分摊一点分数?现有成绩和这个目标差多少?这个差额分摊到各科,每科应该进步多少分?这些分数应该落实在哪个知识模块?哪个题型?哪一科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应该给每科分配多少时间?有了这样的一番思索,这个目标才有了一步步去实现的可操作性。
除了以学科、知识点去分解目标外,同样也要注意按照时间为界制定短中长期目标,比如月考、期中、期末分别要达到什么阶段性成果等等。
切实做好有效、详实的规划,才是提升成绩的第一步,而后续的学习和努力也才能有切实的方向。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 屠雁飞 张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