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记者 于洪海) “去心海,我们很快乐。”这是杭州始版桥社区孩子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心海,杭州始版桥社区成立的心理教室,已经为外来工子女提供了上千次心理帮扶,并在中国社区工作会议上做过经验交流。一个心理教室,何以有如此影响?记者近日来到始版桥社区一探究竟。
聊天室小有名气
社区居委会主任王敏告诉我,社区外来人口已经超过了8000人,远远超过了本地人口,而且根据现在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原则,这些外来工子女的孩子大多在附近始版桥小学上学。
正说话间,两位小朋友跑进了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室。“乐乐阿姨,我们来找你玩了。”两位孩子跑到社区居委会妇女文教委员朱乐源的办公桌前。王敏介绍,望江街道与社区在2009年共同成立了“心海心理减压教室”,于每周一、三、五下午4点至5点半请来辅导人员与遇到生活、学习困难的农民工子女一对一交流,帮助他们解惑,目前已经为500多位外来工子女提供心理帮扶。社区的妇女文教委员朱乐源一直是这个活动的主要组织者。
说话间到了下午4点,又走进来两位小朋友。“现在4点了,我们去聊天室吧。”朱乐源带着记者和四位小朋友朝聊天室走去。
“始版桥小学学生共814人,外来人员子女达561人,每周的一、三、五都会有学生三三两两地过来,三年下来,‘心海心理减压教室’在孩子圈中已小有名气。孩子们心里不舒服会跑过来,家长有时发现孩子有情绪也会把他们带过来。”朱乐源边走边介绍情况。
说说我们的烦心事
我们在遍地出租房的巷子里穿行,许多居民已经用煤炉在屋外开始烧饭。步行大约5分钟,我们来到了心理聊天室,屋子里贴满的儿童画让人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现在我们大家来玩个游戏‘我来夸夸你’。”朱乐源话音未落,“李柏图英语好”、“刘妍唱歌好听”、“余明洁是班长,做好事”……“你不应该站着,你应该坐在孩子们中间。”朱乐源微笑着提醒记者,25岁的她已经是有经验的“老人”了
“能不能说说我们的烦心事?”上小学三年级的刘妍提议道。 “我爸爸妈妈一天到晚不在家,我回家还得自己用煤炉烧饭。他们回来得很晚,我没有小伙伴玩,周末还被锁在家里,我很害怕。”尽管只有10岁,但生活的重担已经无情地压在了她瘦小的肩头。
“你可以到我们家去玩啊,我也没有小伙伴,我家住在一弄。”余明洁说,他也没有小伙伴玩,现在爸爸妈妈回来得很晚,他睡不着,会一直等到他们回来。
“像这两位小朋友的情况,我们会找时间约双方家长见一下面。两家住在一条巷子里,但是一家是安徽黄山的,一家是江苏泗阳的,平常很少往来。由社区组织见面,家长们都会配合,这样双方父母不在家的时候,两位留守在家的小朋友可以聚在一起好好玩。”朱乐源说。
“我喜欢开碰碰车,也喜欢摩天轮,可是每次爸爸妈妈都说太贵,只玩一回就带我走,我玩得不高兴。”说起自己不愉快的经历,来自安徽淮北的李柏图一脸的委屈。
“外来务工孩子因为缺少父母陪护和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文娱活动普遍缺乏,这也是这个群体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朱乐源说,现在在聊天室旁建起了音乐教室、活动室、图书室、健身房等,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空间和场地,为适应孩子们的需要,硬件和软件还在不断地建设和完善之中。
关爱,传递快乐
下午5点左右,朱乐源带着孩子们回到了社区居委会。王敏正在打电话,联系带孩子的老师。
“现在我们的辅导队伍有社区内的退休居民志愿者,有学校的大队辅导员,也有我们的社区工作者,现在我联系的就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王敏介绍,不管是收入高还是收入低,外来务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需求都十分迫切,希望孩子能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但是由于自身的文化程度低,无力对孩子进行必要的辅导,而且没钱给子女上辅导班。而这一带老城区群众工作基础好,居民们尤其是十几位退休老教师热心参与社区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给他们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走,我把你们送回家。”王敏热情地招呼小朋友们,出了居委会办公室转弯的时候,“快过来吃年糕。”路边卖炸年糕的师傅热情地招呼小朋友们,这是刚才王敏给四位小朋友“预定”的,1.5元一串的炸年糕,他们吃得津津有味。
童年的快乐是如此简单,城里的阳光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