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排队,准备上体育课。本报特约记者 葛跃进 本报记者 陶玉其 摄
浙江在线09月08日讯
这天,与公办小学一样,金华市开发区第一民工子弟学校的2700名老生和500名新生,也开始了新的校园生活。
看着学校越办越大、学生越来越多,校长张玉香的眉头却舒展不开来:他又想起2009年开学不久后发生的那件事。
昨天一早,他又来到一年级的教室,和班主任们一个个详谈。他常常抽出时间与班主任们交谈,只为了弄清楚一件事——一年级新生的健康状况。
学生癫痫发作吓坏老师
2009年之前,校长张玉香只是觉得“孩子们能读书就好”。
谈到2009年的那次事件,他的脸上就浮起一丝隐忧,原本靠着椅背的身体,也下意识地直了直,“2009年上半学期,开学不久,一个学生突然在教室里昏倒,口吐白沫”。
“毫无预兆。我和其他老师,都被吓得不知所措。”还好,张玉香反应快,背起学生,跑到隔壁的卫生院。还好,卫生院距离学校,只有几分钟路程。
经过救治,学生苏醒过来。可背学生的张玉香却被医生教训了一通。
“医生质问我们学校:为什么不知道学生的病史?他患有癫痫!”这一问,张玉香懵了,学校的确对学生的病史毫不知情。
医生又告诉张玉香,他背学生的姿势也不正确,会造成窒息,更危险。
学生健康档案,要建太难
之后几天,张玉香寝食难安:“以前觉得孩子能读书就好。现在才发现,学生不能出一点事,否则我担当不起,学校也会受到波及。”
看着一年级的新生们,在校门口告别接送的父母,带着一丝胆怯走进全新的教室,校长张玉香深切地感受到学校责任重大——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学生的身体。
于是,学校开始着手登记学生的健康状况。开学伊始,班主任就要给新生做身体状况小调查,制成表格交给学校办公室。
但依然困难重重,张玉香说:“有些学生年纪太小,根本不知道怎么说。家长呢,有些还会隐瞒病史,怕学校会赶走孩子。”
记者在学校采访时,在校门口随机问了几个学生家长,都说只有孩子生病了才去医院,至于体检,“没事”干嘛检啊,白花钱。
张玉香于是想到,能不能让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也“享受”公立学校的待遇——体检,这样“学校可以通过正规医疗途径,知道学生有什么问题,好早做预防”。
全校体检,校长为钱犯了愁
但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张玉香告诉记者,在养家糊口的生活压力面前,一些孩子们成长中的问题被忽视了,“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能吃能睡就好,体检的钱,不如给孩子买东西吃,买衣服穿”。
2009年到现在,张玉香一直在为学生体检的事而奔忙。他深刻体会到,在城里公办学校看似很简单的体检,要在一个民工子弟学校落实到位,阻力非常大。
“一开始,家长都不愿意交钱,哪怕是10块钱的普检费用。”张玉香说,班主任不厌其烦地劝说,加上参加体检的学生中的确有人检查出问题,这才让一些家长掏出了钱来体检。
“今年入学的一年级500多名新生中,家庭经济状况都不是很好,所以要让家长掏钱体检难度挺大,需要做大量工作。”张玉香又泛起一脸愁容。
三所民工子弟学校的一年级孩子基本没体检
记者在金华市开发区第一民工子弟学校1至6年级,每个年级抽一个班做了一个小调查。
由于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流动性大,家长对于体检不够重视,所以在调查中发现,每个班体检人数不超过总人数的一半。但如果常年在金华读书,且并非转校生,那么学生体检过的概率就会高一些。
记者又联系了金华市开发区第二、第三民工子弟学校。两位校长都表示,目前比较担忧的是一年级新生的健康状况。
“二民”校长刘友花表示,由于学校学生流动较大,要给学生做体检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我们的学生基本没有体检,一个是家长没有这方面的概念,另外在经济方面也跟不上。”他说,只有每年最普通的视力、身高、体重等检查学校会有安排,但是对于那些刚来金华的一年级新生是否有遗传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学校只能依靠和家长沟通来判断。
“三民”是三所民工子弟学校中新生最少、学生家庭环境最差的一所学校。校长李道军称,学生能正常上学已经是好事情,“对于学生健康状况,我们也和其它学校一样,尽量能做到最基础的普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