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社区圆桌会
浙江在线09月13日讯
杭州市白杨街道邻里社区位于下沙,这里居住着9200多位外来务工人员,来自28个省份,其中大多是19岁左右的新生代农民工。
相比60后、70后,他们已不单单满足于凭一膀子力气,赚一笔钱回农村老家。
他们大多初中毕业,有些还是高中文化,许多人的床头摆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他们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能被城市认同,获得更好的发展。
而社区也针对新一代外来务工者,展开了一系列相关服务。年轻的90后们认可吗?他们还需要哪些帮助?上周五,早报记者走进白杨街道邻里社区,一探他们的内心世界。
生活设施够丰富社区里的农民工挺满意
刘玉生和周杰是杭州矢崎配件的员工,都很年轻,一个20岁,一个24岁。
对于目前的状态以及社区提供的服务,他们比较满意。
刘玉生以前住在钱塘江边的一个小区,3人合租,平摊房租一个月也要500元钱。“这不算贵的,可是氛围不如这儿,那边太冷清了。下了班回到房子里无事可干,下了楼,小区里面也见不着几个人,更不用说找几个伙伴活动一下了。”刘玉生说,“这里都是年轻人,有食堂还有篮球场,下了班还能打球赛,挺好。”
而周杰则最喜欢社区里的阅览室,只要有空,他就呆在那边看书。“我来杭州半年了,没怎么出去过。这个阅览室的书足够我打发时间了。原先我对社区不了解,以为社区就是来管我们的,没想到社区还提供这么多的服务,看电影啦,中秋晚会啦,特别温暖。”
来参加圆桌会的几个年轻人都觉得现在这个小区挺好,各项设施齐全,环境不错。
社区书记恨铁不成钢鼓励大家再进修
“吃喝玩乐不愁就算好了?”在圆桌会上,邻里社区书记张敏华反问这些年轻的姑娘小伙,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我最不希望看到你们,每天早上睡眼朦胧地去上班,晚上又睡眼朦胧地躺回床上,一转眼几年过去,你们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这时候还是什么样子。”
张敏华告诉大家,她也是个外地人,中专毕业,2001年5月来到下沙经济开发区,在一家单位做仓管,每月工资800元。
“我不想一辈子就赚这么点钱。”张敏华说,“要改变命运,首先要有一张拿得出去的文凭。”
2002年,张敏华参加了成人高考,每天从下沙赶到天水桥上课,“每天一下班就赶公交车,上完课又赶末班车回下沙。”
张敏华说,“两年后,我终于拿到了大专文凭。”
这张大专文凭没有让她失望,张敏华先进入另一家企业担任总经理秘书,2004年考入白杨街道邻里社区做起了社工。
“很多行业的敲门砖就是大专以上文凭。”张敏华说,“你们还年轻,要多拼多学习,去夜大充充电,拿回一张文凭。女孩子有一张好文凭,嫁人都能嫁得好点,男孩子就更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