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6日讯
一顶鸭舌帽,一身白T恤,下配一条深蓝网球裙,一双白球鞋。
烈日炎炎下,一个矫捷的身影奔跑在良渚文化村内的网球场上,潇洒自如,一次又一次把绿色小球挥向天空。
谁都猜不到,这是一位年近60的大妈。鸭舌帽下露出来几缕白发,泄露了年龄的秘密。而她的球技,在“村”内也相当出名,“村民”们个个竖起大拇指:“我们好多年轻人都不是她的对手!”
而牛大妈也是牛气冲天,自从定居杭州后,她的愿望就是能找到组织,和同龄人们在球场上较量一番。
杭州的球场高级可是没人打
牛大妈名叫牛慧敏,今年57岁,球龄已经16年了。
当年,她还在老家山西忻州。上世纪80年代,兴起打网球,牛大妈天天在网球场上挥汗如雨,就连老伴都开玩笑说:“要不给你在网球场上盖所房子,直接住里面得了!”
2004年,女儿坐月子,牛大妈从山西来到杭州照顾女儿和外孙,也第一次见识了杭州的网球馆。“我们老家的网球场是水泥地的,黄龙体育中心里的球场是塑胶的,硬件太好了”牛大妈二话不说,就办了张年卡,300元。
可是,才办了年卡,牛大妈就觉得没劲了。“每次去,球场里空荡荡的一片,只有我一个人。”牛大妈说。
今年三月,退休了的牛大妈和老伴一起来杭州定居,听说自家门口就有一块免费的网球场地,牛大妈可高兴了。这一回,牛大妈特别培训了老伴,让自家老头子“陪练”。尽管如此,牛大妈还是抱怨:“他呀,一步都不肯跑,非得人家把球送到他手边!”
幸运的是,良渚文化村里也有几个喜欢打球的年轻人,牛大妈就和他们打,“他们的耐力还不如我呢!”牛大妈得意地说,“上次我和一个30来岁的年轻人打球,才打了一盘,他就大喘气求饶了。那汗滴得,把一旁坐的水泥台子印湿一片。”
野路子出家,非常乐意陪练
听说牛大妈打球厉害,良渚文化村的家长们琢磨着让自家孩子也跟着牛大妈拜师学艺。可牛大妈不敢做这个师傅,“怕误人子弟啊!”牛大妈说,“我是自学的,好多动作和姿势都不标准,孩子们要是跟我学惯了,以后改都改不过来!”
牛大妈笑着告诉记者,老家那边的球友,打网球根本不讲章法,反手不会,就直接把拍子从右手换到左手,“居然也给他们练出来了,运用自如啊!”牛大妈说,我们练的都是野路子。
不过,牛大妈挺愿意当陪练,现在就有五六个年轻人隔三岔五就找她练球。“经常跟年轻人打,技术才开始突飞猛进。在老家时,原来那帮老年球友都不是我的对手了。”
年轻人有力量,速度也快,牛大妈为了赢过他们,自己琢磨出训练方案:
一是练长跑。400米的跑道,每天连跑12圈,“大概要50分钟。”牛大妈说,“中间不能停,耐力算是练出来了。”二是看球赛,牛大妈专门买了台录像机,把比赛录下来,然后放慢镜头,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
这两个秘诀让牛大妈牛气冲天!“我最高纪录是连续打了2个单打,3个双打,四五个小时没下球场!”牛大妈得意地说。
想和杭州的同龄人打场比赛
现在,牛大妈非常享受自己的老年生活,她说:“老年人退休了不要老坐在家里。最好退休前,就培养一些爱好,退休以后尽情地玩。”
山清水秀的杭城让牛大妈乐不思蜀,也让她和老伴定下了在杭养老的决心,“我们把户口都转到杭州来了。”虽说离老家远了,但牛大妈丝毫不觉得寂寞,因为她在杭州认识了许多新朋友,“都是打网球认识的,大部分是年轻人,有活力,连带着我都觉得自己很年轻。”
唯一的缺憾,就是找不到同龄的球友。牛大妈说:“有人觉得打网球运动量太大,不适合老年人,其实打网球的运动量是可控的,要是觉得吃力,打慢点,时间短些就行了。”牛大妈以前在老家,同队友们代表山西,参加全国老年网球比赛,“有个90多岁的老头也来参加呢!”
“这边有没有老年网球队的?我能不能加入?“牛大妈一脸迫切地问,她现在的心愿,就是能找到同龄人打场比赛,较量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