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杭州特警在余杭区某训练基地接受魔鬼式训练。 记者 林云龙 摄
浙江日报讯 (记者 翁浩浩 通讯员 袁迎春 李刚) 这是一双让人不忍多看的手:手指甲残缺不齐,整个手背严重脱皮……这又是一双令人深感敬佩的手:整整30年,这双手都在同一岗位上忙碌着。这双手的主人叫姜伟荣。
姜伟荣,今年54岁,海盐水务集团的管道抢修维护工,一名有27年党龄的老党员。30年来,他一直和水管打交道,跑遍了县城武原镇的每一条大街小巷。
一双斑驳的手
近日,记者在该县勤俭路的抢修现场见到姜伟荣。当时,一根直径15厘米的水管突然破裂,自来水哗哗流出来。从接到任务到赶赴现场,他只花了6分钟。确认漏水点后,他和抢修队员抡起锄头挖掘。天气闷热,一会儿工夫,他就汗流满面。记者和姜伟荣握手时,有些吃惊:他的右手中间3根手指、左手食指和中指几乎没有指甲!
“我们这一行主要靠手,有点伤并不奇怪。”他笑着对记者说。
原来,修补水管时要用到氯化钙和水泥,由于长期接触氯化钙,他原本光滑的手变得粗糙不堪。其实,他可以戴手套作业,但戴手套难以感觉氯化钙与石膏间的混合干湿程度,会影响维修质量。他是用自己的双手,来换取维修质量的保证。
30年来,不管是双休日还是节假日,不管酷日当头还是寒风凛冽,不管狂风肆虐还是大雨漂泼,只要有抢修命令,有用户求助,姜伟荣总是迅速赶到现场。
去年12月31日晚10时多,姜伟荣正准备休息,一个紧急电话打来:武原镇核电新村附近一根直径20厘米的铸铁管因地面沉降爆裂,水流如注。搁下电话,他火速赶往现场。因一时无法联系挖掘机,他冒着刺骨的寒风、零下5℃的气温,着手人工开挖,争分夺秒抢修。涌出的自来水冰冷刺骨,他的双手就浸在水里,冻得发麻,但他咬着牙,一点点把裂缝修补好。直到第二天上午收工时,他才发现自己沾满泥水的工作服已变成“冰衣”。
一颗热诚的心
在枣园社区,说到姜伟荣,不一定有人知道。但一提起姜师傅,左邻右舍都有话要说。为社区居民提供无偿服务,成了姜伟荣业余时间的另一个工作。
“2003年,我第一次见到姜师傅,就觉得他很朴实。”枣园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慧萍感慨,社区的孤寡、空巢老人家里水龙头或抽水马桶坏了,只要告诉姜伟荣,他马上就会赶到。
现在,姜伟荣在枣园社区成立了“管道维修工作室”,专门为孤寡、空巢老人和残疾困难家庭提供无偿服务。有一次,陆大妈家的粪管堵塞,他前往修理。当他脚踩凳子,用力撬开粪管封盖时,粪水喷射而出。他赶忙把头一偏,可身子躲不及,衬衫上斑斑点点,臭气熏天。大妈十分内疚,一定要帮他洗衣服。姜伟荣坚决不答应。
今年3月,社区一对老年住户家中发生瓶装煤气爆炸。事发后,姜伟荣主动为社区所有老人检查煤气装置。他花了一个周日外加两个中午,义务检查60余户人家。
对此,姜伟荣却觉得很平常:“我是农村长大的,不怕吃苦。只要我还走得动,只要居民还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一份歉疚的情
走进姜伟荣的家,他的妻子沈玉宝刚从外面回来。沈玉宝平时拉三轮车到街头卖水果,早出晚归。但她回到家时,灶上的锅还是冷的,她动手做饭,等姜伟荣回来一起吃。
“他平时工作忙,要帮助人,我能体谅他。”沈玉宝说,有时刚要吃饭,抢修电话一来,姜伟荣就拎着工具箱出发。“我有些担心他的身体,毕竟现在有点年纪了。”
姜伟荣的父亲患肺癌卧床期间,他没能很好地服侍。有一晚,父亲病情突然恶化,急需送医院抢救。可姜伟荣正在抢修现场,妻子哭着拉他回家送父亲去医院。而他却让妻子先送父亲去医院,自己硬是坚持做完抢修工作,再匆匆赶去医院。望着病床上脸色惨白的父亲,他难过得说不出话来。几天之后,父亲撒手人寰。至今想起此事,他的心中仍隐隐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