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9月22日讯 (记者 裘一佼 通讯员 刘婷婷)早晨8点钟,我跟随杭州上城区南星街道美政社区的养老护理员王锡红准时来到王科炳老人的家中,体验养老护理员的工作。
出发之前,我已经在社区养老服务对象数据库上认识了王科炳老人,“王科炳,男,86岁,南星街道美政社区,省级劳动模范,空巢老人,D级,每月服务20个小时。”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我,这是规范养老服务的首要步骤,即在全面掌握老人信息的基础上,划分六个级别,享受每月15到60小时不等的免费养老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家政、康复护理等。
王锡红乐呵呵地叫着“大伯”“大妈”,熟练地换好鞋子进了屋。王大伯和老伴开心地拉着她的手跟我说:“小王真好,她一来,我们这里就热闹了。”
一转身的工夫,王锡红已经拿着抹布在干活了,我在一边帮忙换水递抹布。她说,她一天就要去4户老人的家中,时间排得很紧,街道里还有20多个像她这样的养老护理员,固定地为老人们提供服务,而所有的服务时间和服务对象反馈都会记录在社区养老服务系统上。
“我们这些护理员都有专门的养老护理员职业证书呢。”王锡红自豪地说。在她正式上岗前,她需要在社区经过一个月的护理培训并通过考试,“我们的服务流程看似普通,但都是有规定写下来的,很规范,必须遵守。”
在王锡红的提议下,我拿着王大伯家里订的报纸给他们读报。我本想着这是个很简单的活,读了没几行,却被王大伯叫停了。
“姑娘儿,你读得太轻啦,我听不清楚,还有点快。”王大伯指着他的耳朵说。王锡红笑着跟我说,读报也是有规范的,“尊重老人的需要,咬字清晰,语速适中,普通话标准。”
两个小时过去,规定的服务时间已经到了。门窗、地板、台面上都已经被仔细地打扫过,地面上的物品也被收拾得井井有条。王锡红拿出这一天她的工作单,在王大伯签好名后,他们预约了下一次服务的时间。
在王锡红去下一户老人家中为他们准备午饭的时候,我赶到湖滨街道的青年路社区,跟随为集中给独居老人提供就餐服务的“湖滨百味食堂”送餐员周以聪给老人们送餐。
今天的菜两荤一素,清蒸鱼、黄豆猪脚、酱爆茄子,一共6元。食堂的工作人员说,他们严格按照《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规范》中对食谱、餐具、食物的规定——每周制定适合老年人的食谱,做好用餐工具的消毒,做到饭菜保温、保鲜。
随后,周师傅把28个饭菜盒一一叠放整齐后,迅速出发为居家老人送餐。中午11点40分,到达最后一户周奶奶家。我们送上还是热乎乎的饭菜,虽然因为骑自行车的原因比平常晚了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