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3日讯
9月22日,义乌读者楼先生致电新报新闻热线85252000反映,一名韩国商人欠债后“蒸发”,包括他在内的义乌20多家饰品配件商家还有近300万元的货款没收回。
一拖再拖
一韩商欠款后“蒸发”
去年3月,楼先生第一次和这名韩国商人做生意。这个名叫咸景午(中文音译)的韩国人在义乌经营一家饰品外贸公司。
经询问,楼先生获悉,由于这家公司已经在义乌做了十几年生意,虽然有时会拖欠货款,但最后都会还清。总的来说,信誉还算不错。再加上公司的法人代表郑女士是中国人,他于是开始和咸景午做起了生意。
在合作期间,咸景午也曾多次拖欠楼先生货款。“一下说3个月付清,后来说再等两个月,最后又说半年内。”楼先生告诉记者,“去年年底,咸景午就已经开始拖欠货款了。”
楼先生说,由于咸景午中途支付了部分货款,所以商户也没有起疑。怎料,今年5月,咸景午返回韩国,之后就再也没露面,“电话也打不通”。
另有隐情
公司法人也称上当受骗
事发后,楼先生找到饰品公司法人代表郑女士,想向郑女士讨个说法。然而,面对咸景午的“跑路”等一系列状况,郑女士称也有苦衷。
“咸景午说他的护照要到期了,要去办一下手续。”郑女士说,她也不曾想咸景午会“蒸发”,而且她和咸景午私下有一份协议,约定郑女士不是主要负责人。“出了问题咸景午会负责,我没想到事情会演变成这样。”
“我也被他骗了。”郑女士无奈地说,不过,既然她是公司法人代表,她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大家讨还所欠货款。
风险难测
骗局为何频频上演
浙江王建军律师事务所律师吕晓俊在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虽然有针对个体外商从事贸易活动的如《外商投资企业法》等法律法规,但国内商户试图向外商追回款项时,仍存在立案难、送达难、执行难等诸多问题,这也让不法外商钻了空子。
吕晓俊坦言,国内商户应有信用风险管理意识,查看对方是否拥有实体企业,并对其信誉、资产等进行评估。
义乌市公安局经侦大队综合中队中队长龚卫东提醒经营户:国庆长假期间是市场外贸诈骗案件的高发期,一些老外会玩“蒸发游戏”,商户要注意提防。龚卫东说,商户应对对方的公司进行准确核实,了解对方的货代信息、付款时间等,做生意前尽可能多方了解对方的信用情况,以免受骗。
来源:浙中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