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7日讯
9月21日下午,衢州骨干职校校长、教师代表和衢州学院师生百余人,一起聆听了两位德国专家关于新能源技术的报告。
这两位德国专家受聘于浙江永力达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此次来华10天,主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指导、人员培训。虽然行程紧张,但兼任衢州市校企合作协会秘书长的永力达公司总经理陈胜还是安排了一天时间,让两位专家到衢州中专、衢州工程学校和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走访,和师生们交流新能源和数控技术,并做了专题讲座,让师生们受益匪浅。
企业高薪聘用的外国专家也让职业院校共享,这仅仅是衢州近几年来校企合作渐热的一个缩影。
“剃头担子一头热”,这句话是对以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最真实的写照。近年来,衢州努力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与职校对接,通过企业技术骨干进校当师傅,企业出资建实训基地,生产线直接办进校园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使校企合作由一头热变成了两头热。
9月22日,红五环集团的技术骨干段正忠在衢州中专辅导学生实训。
资源共享校企合作两头热
近日,记者走进衢州中专实训教室,看到了红五环集团公司的技术人员段正忠,正手把手地教学生们操作车床制作模具。据了解,段正忠已经在衢州中专“蹲点”了三四年,每天的工作就辅导学生操作数控车床。
在另一幢实训大楼,记者看到门上挂着“衢州盛邦(中专)模具有限公司”的牌子。据了解,这是去年上半年搬进校园的一家企业,学生实训和企业生产融为一体,企业的十几位师傅就是学生的实训指导老师。
在衢州中专的实训大楼里,就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企业的人才、设备和技术供学校共享的热情与激情。
这种热情不仅仅只在衢州中专。近日,有一家外资企业正积极地与衢州市工程学校洽谈合作办学事宜,也准备把车间开进校园。而在龙游,三四十个养殖专业户参与龙游县职校发起的两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出钱出力,大力支持学校创建的浙江猪病检测中心。
牵线搭桥校企合作协会应运而生
衢州的校企合作已经从之前职校与企业的点对点的合作转变成了职校群与企业群的合作。
2005年,衢州市数控技术协会成立,它在推进衢州数控技术和数控人才培养、推动衢州数控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做了大量的工作,为衢州职校数控专业学生的学习、实训和就业提供了方便,有力地推动了衢州职校数控专业的建设。
2010年3月,在原来数控技术协会的基础上,全国第一个校企合作协会——衢州市校企合作协会在衢州成立。这个协会经过一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企业会员72家,学校会员35家,个人会员9人。
校企合作协会一落地就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2010年5月,该协会就组织了装备制造业与校企合作论坛,衢州职业院校部分师生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们一起分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探讨职业教育如何与企业对接等话题,让职业院校直接融入到企业与行业专家的圈子里去,呼吸行业内的空气,获取企业支持的力量。
除此之外,协会还多次组织职业院校和企业家们到外地考察产业经济和职业教育,寻求更加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去年5月,校企合作协会组织会员走进浙江科技学院,促成了衢州中专、江山职教中心等7所职业院校得到浙江科技学院的师资帮扶。“乘上校企合作协会的大船,职业学校跳出了封闭的教育圈,迅速融入了一个大的经济圈,可以广泛地与企业、行业、高校和国外专家交流,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龙游县职校校长方小康说,参加校企合作协会,可以轻松实现职校的“跨界”交流,扩大了职校的眼界,促进了职业学校的转型升级。
业内人士认为,有了衢州市校企合作协会,校企合作就有了一个组织,一个常态的工作机制,也就意味着衢州的校企合作从点对点的联系变成了面对面的融合。
校企联手双方共赢前景好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无论是学生就业还是技术教育,都一直渴望得到企业的帮助和支持。“职业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不仅能实现师资、设备的共享,还使培养的人才更适应企业的需求。”市教育局副局长翁孝川说,有了企业的参与,职业教育就成了企业和学校共同的事业。职校学生实训有了场地,就业有了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职校的办学方向和培养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专业设置更加适合当地产业,人才规格对接企业需求,学生就业更加顺畅。
校企合作,也让企业得到了实惠。永力达公司总经理陈胜说,公司有一大批员工都来自于原衢州市技工学校,这与这些年来和学校的合作办学是分不开的。他介绍,近几年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人才在市场上很难招到,而学校的“对口培养”正好解了燃眉之急。
海南马自达海辉4S店这两年与衢州市工程学校汽车专业合作办学,今年就从该校招了近二十位新员工,公司负责人对新员工们的表现非常满意。
在采访中,不少企业家相告,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企业不但获得了迫切需要的人才,还得到职校的技术与师资的支持。校企合作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据衢州日报 记者 汪培坚 通讯员 廖建霞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