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到线下去,到基层一线去!今日起,浙江在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媒体记者将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市场等,入基层,听民声,反映民情、联系群众、深入现场,推出“入基层 听民声”——短、实、新、多、快新闻专栏。力求展现短小精悍的文风、实实在在的作风、贴近生活带有体温的报道,多媒体多手段和及时快报的网络传播特色。

  同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推进《民生帮帮帮》、《警察出更——记者蹲点派出所》等发自一线的专栏报道。

·留人又留"心" 杭州石桥"新市民之家"是怎么做到的
·报销路费也不愿做医院护工 记者体验护理员生活
·触摸屏上晒账目 长兴要打造一批"史上权力最小"的村支书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浙江省文艺家开展采风活动
·【走基层】自办养殖场网上卖肉 大学生猪倌生意火
·走进缙云胡源乡胡村村:茶农品茶话茶艺
·杭城四五万菜贩外地人居多 记者体验他们的生活
·“百科全问”走进社区 幕后专家团点燃读者热情
·“凝聚网络力量 真心服务网友”本网采编人员走进社区
·关注玉树无电学校 萧山供电局将定点援助玉树曲新村小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走基层 正文
走基层:老翁十年自费授课 "土讲堂"里学生多

  新华网杭州9月26日电(记者 王俊禄)85岁浙江老人潘深河自费创办了一个“土学堂”,10年间授课近300场,风雨无阻。学堂里,唱红歌、教长寿、劝戒烟、宽心境,一些老人说,这课上得乐呵有趣,缺一次课要难受好几天。

  这个特殊学堂位于浙江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群联村。说它特殊,有几个原因:主讲老师学历低,潘深河退休前是一名兽医,从未上过一天学,完全靠自学识字;学生年龄大,平均78岁;办学成本低,全年也就30度电;办学效率高,场场座无虚席;办学效应好,成了农村老年人的精神乐园。

  踏着吱吱嘎嘎的木梯,记者来到潘深河授课的讲堂。讲堂位于村部二楼,由原来村里的戏台子改造而成。地面斑驳不平,桌椅高高低低,六七十名学员把讲堂挤得满满当当。他们个个头发花白,有些人身旁还依偎着年幼的孙儿。讲堂的四周,挂满了毛笔书写的字牌。

  从2001年开始,每次农历逢二,学员们自发从四面八方赶来讲堂上课。当天领唱的是村里另一位老人,算是潘深河的“助教”。老伴章吉青说,毕竟年纪大了,老潘的嗓子不再像以前那么嘹亮。

  接下来的课是“边学边唱”,这里面,有潘深河自编的《睡眠长寿》,还有顺口溜《劝戒烟》等。老人们用方言一起朗读,字句之间,韵脚分明,朗朗上口。当天潘深河还讲了《老年心理》,他加进了许多真实、生动、有趣的例子,底下老人们笑声阵阵。

  教室四周挂满了手写的字牌,这些是潘深河上课的“教材”。记者翻开字牌背面,发现这些字牌的材料五花八门,有旧挂历、化肥袋、广告画,还有装烟酒的纸箱子。多年来,为了把学堂办好,潘深河就地取材自编教材,撰写了许多老年人通俗易懂又喜闻乐见的爱党爱国、保健养生、邻里和谐方面顺口溜、三句半。他经常向专业老师请教教学方法、询问科普知识,还让有心得的学生登台轮讲,增加互动。村民反映,潘老师的课有效果,村里很多人有高血压,不少人吸烟酗酒,听了“健康课”后,烟酒戒掉了,血压也稳定了。现在,村里搓麻将的人也少了,来听课学知识的人多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民风乡风更好了。

  说到办学的初衷,潘深河有一番深切的感受。2001年,退休后的潘深河到区老年大学上课。这里的同学说起养生知识、时事政治头头是道。再看村里的老人们,大多没上过学,报纸、电视新闻看不懂,平时或者无所事事,或者搓麻将生闲气。

  同是老年人,区别怎么这么大?“我要办个讲堂。”村里愿意腾出戏楼当教室,但没有钱资助他办学。

  潘深河上课上了10年,老伴章吉青也在这里烧开水烧了10年。章吉青说,一直都是潘深河自己掏钱买书买墨。他还时常备课到深夜,劝也不听。

  在群联村,还有一群潘深河的铁杆“学生”,听讲课风雨无阻。特别是早些年,办学条件艰苦,夏天教室像火炉,老人们摇着蒲扇听得津津有味;天冷了,大家跟着潘深河在太阳底下上健身课。

  “从讲堂开办以来,我没落下过一堂课。”76岁的陈莲香老人说,“上第一堂课时只有四五个人,现在最多有90多个同学,不少邻村的也跑来听。”

分享到 转播到浙江微博浙江微博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开心网 人人网 人人网 推荐到豆瓣 豆瓣 搜狐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