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30日讯
9月29日“到美国转了一圈,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服务理念跟我们相差太大了,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9月29日,刚跟随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姻家庭工作委员会访美归来的资深“红娘”———义乌一线牵婚介负责人季音在QQ上分享了此次“取经”心得,“有些话不吐不快”。
要想婚姻美满幸福
婚前要“做足功课”
季音此次出访交流是受美国“爱家协会”邀请,由中国社工协会婚姻家庭委员会总干事顾秀琴带队,成员共有10人,分别来自上海、南京、广州、大连等相关组织。从事民间婚介工作的成员只有两名,季音就是其中之一。
“爱家协会”是美国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婚姻家庭辅导机构之一,属非盈利性民间组织,由世界著名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杜布森博士夫妇创办,已有30多年历史。这个协会致力于家庭的维护和支持,他们相信良好的家庭价值观是个人成功和家庭幸福的关键。
“据这个机构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在全美已有两三千个服务网点,专职从业人员超过600人。”季音说,美国并没有像中国这样单纯的婚介机构,“他们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出现问题提供辅导援助,而不是简单地牵线搭桥。”
季音对接待他们的“爱家协会”华语部副部长陈安娜印象深刻,“她一来就考我们,问导致家庭破裂的十大原因是什么?我答对了前三个:性格差异、缺乏沟通和家庭文化差异。”正因如此,季音说,“爱家协会”提供的一项服务是性格测试,首先让你了解自己,适合找哪类人作为婚姻伴侣。
“这个太重要了,现在很多年轻人择偶观存在误区,一来就提要求,想找有车有房的,过分看重这些外在的条件,而忽视了内在的需求,不明白什么样的人适合自己。”做了10多年“红娘”的季音遇到过无数例子,“有的一看物质条件符合自己的要求就草率闪婚,相处一段时间后问题出来了,性格差异大、价值观迥异、家庭矛盾不断,然后就闪离。现在中国的离婚率逐年升高,跟婚前缺乏足够了解,婚后又没有‘婚恋医生’引导修复有很大关系。”
季音曾做过尝试,给会员做一些“心灵匹配”测试,但还是有些浮于表面,没有“爱家协会”的细致、深入,缺乏对个体的针对性和个性化。据悉,目前国内也有一些心理咨询机构推出婚前“性格体检”,测试即将走入婚姻殿堂的男女性格是否般配。
提供这些参考信息是一大进步,说明大家开始关注婚姻质量,讲究心灵上的契合。但影响婚姻美满的因素还有很多,包括家庭环境、婚后有效沟通、双方价值观等,这就需要引导和磨合。
“爱家协会”顾问、被誉为“爱情医生”的黄维仁举过一个经典例子。美国加州附近一个城市离婚率全美最高,当地教会人员联合起来,对那些准备结婚的人说:“你要在我这里结婚吗?那就必须接受6次婚前教育。”每次婚前教育大概一两个小时,还要通过一些测验,让两人了解彼此的差异,畅谈将来家务怎么分配、孩子什么时候生、跟双方父母如何相处、钱怎么分配、娱乐和工作的时间怎么安排等。更重要的是教导他们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婚姻。教会还会找一对年长夫妻,一年两三次和大家一起吃饭,年长者和年轻人相互沟通。10年后,这个城市的离婚率降低了40%。这个例子说明,只要婚前做足“功课”,方法得当,就能让更多家庭美满幸福。
婚恋是一门学问
建议创建“婚姻大学”
在交流过程中,季音还了解到美国有指导婚恋方面的专门学科。社会人员缴纳一定费用,参与15周的专业培训,也可以考取相关的职业证书,进入类似“爱家协会”机构从事婚恋辅导工作。
“我们很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也没有专门的培养机构。”季音说,早在2004年举行的全国婚介工作战略研讨会上,她曾作为代表发言,建议培养一批“婚恋咨询师”,为在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求助者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经过多方努力,目前,婚姻指导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婚姻分析师等职业陆续诞生,迎合了社会需求。
但仅靠他们还不够,在中国社工协会婚姻家庭工作委员会2011年度工作会议上,季音又提出了“婚姻大学”的概念。她认为,每个城市都应该创建一所婚姻大学,开设专业的婚姻介绍服务、家庭咨询、婚姻医院、家庭咨询师培训、恋爱课堂、婚姻课堂、幸福家庭教室等,为单身男女提供高品质的婚姻介绍和婚恋指导,让已婚男女系统学习如何更好地经营婚姻,给大家提供婚恋方面的学习、培训、就业机会。
“现在社会上对婚介机构普遍有看法,负面新闻不断,主要就是由于这个行业还不够规范、良莠不齐。如果能整合成规范的婚姻大学,既有利于政府监管,也能为大众提供更专业、有效的婚恋服务。”季音说,创建和谐社会,建立稳固美满的小家庭是基础。
季音这个想法得到了中华女子学院副院长李明舜的认同,“他在2011年会上点名说想跟我好好交流一下”。此次赴美“取经”,季音也发现,当地的很多做法正是她所希望推进的方向,“我私下跟“爱家协会”提出过合作的设想,希望把他们先进的服务引入义乌,协会方面也很乐意。”
不过,她觉得,光靠民间力量还不够,“最好每个镇街、社区都配备一些专业人才,遇到家庭纠纷等问题,可以提供有效指导,及时化解矛盾。”她感慨道,“以前觉得牵成一门婚事是积善的好事,劲头很足,可现在热情大减,尤其是看到年轻人盲目追求物质条件,这山望着那山高,也不管自身条件、需求,成功率怎么会高?”
而在“爱家协会”,她看到工作人员精神饱满,还常常主动去寻找需要帮助的人,让她心生羡慕,“虽说是民间机构,可他们目前研究的是每个小家庭的经济问题是否会影响国家经济、未来婚姻会走向何种形态这些大课题。而这些问题,在我们的高校都未必有人在探究,这就是差距。”
来源:浙中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