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面临全面危机。昨天下午,浙商研究会组织召开的主题为“浙商的危机真的来了吗”的浙商会长沙龙中,与会的专家、企业家的观点一致:浙商面临的危机是空前的。
浙商,在转型中“成仁”
导火线在9月21日晚引燃,欠债20多亿元的温州市眼镜行业龙头企业、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被发现“跑路”,而坊间传言,今年4月份始,就不断有温州老板“跑路”,丢下企业和员工的温州企业家,仅8月份就有20人以上。
据上海证券报消息,今年1-7月,我国中小企业整体利润率不到3%,与此同时,炒钱已取代炒房成为浙江人的首选投资,民间借贷的泡沫,比房地产泡沫先行崩溃。
“转型升级的中小企业却遭到了银行信贷之门的拒绝,胡福林也曾致力于转型升级。”浙商研究会秘书长徐王婴说,2008年底,胡福林的企业大举进入光伏能源产业,但最终,转型不成功却成仁。
有调研显示,目前浙江大概有10%的中小企业在升级,有20%左右的企业在转型,60%到70%的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浙商普遍存在小农意识
从“绿城”的哀鸣,到中小企业向政府借钱,再到温州老板“跑路”,贷不到钱,中小企业大喊伤不起。
不过,东方早报社副社长胡宏伟则认为,浙商应该多从自身寻找问题。
企业转型升级,产业技术升级不难,难的是“人”的转型,“浙商历来重潜规则,轻规则,重模仿和尾随,轻创新和创造。”胡宏伟说,此外,浙商普遍文化素质不够高,多农民意识,“浙商中80%是农民,80%学历在初中以下。”许多浙商当初创业,就是为了给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如今日子好过多了,他们也失去了再次创业的动力,“我认为企业要转型升级,浙商自己得先转型升级。”
转变暴发户形象
“三十年来,浙商群体的财富总量惊人地增长,占全国的1/7-1/6。”省金融办副主任包纯田拿自身的例子来说,“以前,我去北京开会,大家谈起浙商都很看重,可是现在,外面的人对浙商的评价起了变化。”
包纯田说,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其实标志着已经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浙商虽然拥有巨大的财富,但其管理理念、企业发展的愿景、与其他企业合作的高度都未有质的改变。“浙商应该更具信心,重新发扬开拓精神。”包纯田说,国家的货币政策短期内不会转变,结构优化是必然的,因此浙商们应做好心理准备,一些小企业的关闭将很正常,而有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也可能受到影响。
摒弃日本模式学习德国模式
在一些企业家眼里,部分浙商不仅存在小农意识,还显露出暴发户形象:买豪车、豪宅、奢侈品,贪图享受,不再励精图治、打造百年企业,甚至放弃原来的制造业转向不熟悉的高科技产业,或者将资金投入房地产等虚拟经济,使得实业空心化,在经济环境、国家政策改变后,资金链断裂,又转向寻求高利贷,结果陷入泥潭,功亏一篑。
中大集团副总裁胡小平昨天向大家谈起了自身的经验,“企业应该研究宏观经济,以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中短期问题。我们一直在研究这一轮的经济问题,美国正是因为资本的力量无限膨大,使实体经济在资本运行过程中形成泡沫。”日本的经济模式也是如此,过分依赖海外,产业空心化,这些都是前车之鉴。
胡小平说,目前浙商遇到的问题,与日本在1975年出现的问题相似,浙商们大量的资金用来炒钱,寻找投机渠道,十年来,浙商们的投机行为一直“侵蚀”着实业,这样是很危险的。他的建议是,学习德国的模式(德国曾花20年时间扶持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浙商不能放弃一产和二产,“中国台湾在制造业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准后,将资金投入了长期发展,比如农业,使得农业跻身世界前列,浙商要把短期的投机行为转变为长期投资行为。”
做专才能做强
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分析美国与中国经济环境后认为,虽然美国经济复苏又遭遇波折,但中国的情况与美国完全相反,中国没有金融危机,而存在实业危机。
在面临当前复杂情况和不乐观的未来,杨轶清认为浙商们要树立信心,不能轻易放弃,特别是要专注自己所作的行业,做精做强,“现在世界上最强的电子企业是富士康,它只是个代工企业,为什么那么牛?因为它掌握了平板电脑的核心技术,现在不仅苹果公司要看它脸色,所有制作平板电脑的企业都要从富士康引进技术。”据每日商报 记者 张哲